我若有所思。
问了人,这是日日都有的,并不因节日而热闹太多。
芜湖的确是比徽州要适宜商贾。
进了隔岸一个茶楼,老远就听见了哄笑声。
我皱了皱眉,方四叔却不动声色地揽住我,继续带我向前走。
进了雅间,却见几个读书人在里头作诗。
四叔说:「向各位世伯问好。」
我乖巧地行了礼:「各位世伯好。」
方四叔眉目舒展,朝他们道:「这是我族里的侄女。」
「阿呀呀,我竟以为是你的女儿,还纳闷你怎么生出这么大的孩子来,原来竟是侄女。乖侄女,快请坐!」
一个文人热情招揽道。
旁边却又有一个年纪稍长的不乐意:「你们徽州人自诩『东方邹鲁』,怎么带着女子出来抛头露面!」
方四叔微微一笑:「她今年不过六岁,男女七岁才不同席,趁年纪不大,带出来见见世面也好。再说了,我们家的女儿也有行商的本事。」
有人打圆场:「莫说这么多了,来者便是客,快请坐!」
方四叔从善如流地坐下,随意道:「谢各位海量,今日的席面,我方老四请了!」
「爽快!」有人赞道。
这些都是些文人,或为名医,或为鸿儒。
或精于诗书,或工于作画。
他们是收到资助来芜湖的,或依附于本地大姓,侨寓芜湖。
方四叔此行,便是为了结交这些文人。
待到宴席罢了,他才提了一句。
「劳烦各位在高大人面前替我美言一句。
「自然自然,多谢方兄款待!」
文人墨客放浪形骸过后,又施施然地离去了。
留我和方四叔无言地看着窗外的月色。
方四叔疲惫道:「小瑾,有时做生意不是最烦难的。最难的,是和这些官宦人家打交道。
「商贾之业,沦为末流,若没有关系,只能像这样转着弯跟人家打交道。所以,这也是我盼着你大哥能够考上的缘故。
「哪怕是个举子,也有了功名在身,来日返乡,知县也能与他把酒言欢,再也不怕受人欺压了。」
我点了点头:「四叔,我懂。」
原来,经商比我想像得要难。
外头的世界很宽广,却也充斥了更多的挑战。
我是三千蜉蝣中的一个,偶然乘舟跳出井底一望,却发现外头的世界精彩得让我惧怕。
可惧怕又何妨呢?
我终将踏出万山之外,成为南来北往的商人中的一个。
我从不畏惧前路艰险。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第20章
广陵闻名天下,冶游风气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