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先生是好人,他一心为了俺们孩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一位村民气愤地说道。
孩子们也围在调查人员身边,七嘴八舌地说:“向先生每天都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然而,大皇子为了坐实向阳的罪名,暗中指使一些地痞流氓出面作伪证。这些人在威逼利诱下,编造了许多关于向阳的不实言论,说他经常与一些可疑之人来往,商讨着如何推翻朝廷之类的话语。
调查人员带着这些所谓的“证据”回到京城复命。圣上看到这些证据后,心中的疑虑更甚。尽管他内心深处并不愿意相信向阳会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摆在眼前的证据却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于是,圣上再次下旨,命向阳即刻回京,接受审讯。向阳收到圣旨后,心中既无奈又悲愤。他知道这一定是大皇子在背后搞的鬼,但圣命难违,他只能暂时放下学堂的事务,踏上回京之路。
在回京城的途中,向阳心中思绪万千。他想着自己一心为了孩子们,为了改变教育的不公,却没想到会遭到大皇子如此陷害。但他坚信,清者自清,自己问心无愧,一定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
当向阳回到京城后,立刻被带到了朝堂之上。圣上高坐龙椅,面色冷峻地看着他,问道:“向阳,有人告发你在支教期间,以学堂为名,招募势力,意图谋逆,你有何话说?”
向阳跪在地上,叩首说道:“陛下,臣冤枉!臣一心只想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传授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从未有过任何谋逆之心。这一切定是有人蓄意陷害,请陛下明察!”
大皇子站在一旁,冷笑道:“向阳,你还敢狡辩!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向阳看着大皇子,目光中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大皇子,你为了陷害我,不择手段,编造这些莫须有的罪名,难道就不怕天理昭彰吗?”
圣上看着两人针锋相对,心中也有些犹豫。他深知大皇子向来有些跋扈,但向阳所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于是,圣上决定亲自审问那些所谓的证人,同时派人再次深入调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圣上亲自审问了那些出面作伪证的地痞流氓。
在圣上威严的审问之下,那些出面作伪证的地痞流氓开始破绽百出,前言不搭后语。圣上心下已然明了,此事必有隐情。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些人终于招认,是受人威逼利诱,编造谎言来陷害向阳。
圣上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当即宣大皇子上殿。大皇子一踏入殿中,瞧见那些瘫倒在地、伤痕累累的地痞流氓,心中“咯噔”一下,暗叫不好。
“逆子!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为了一己私怨,伪造证据,陷害忠良!”圣上猛地拍案而起,眼中怒火喷射,直直地怒视着大皇子。
大皇子却依旧嘴硬,“扑通”一声跪下后,大声说道:“父皇,儿臣实在不知此事!定是有人故意陷害儿臣,想让儿臣背上这莫须有的罪名啊!”
圣上气得浑身发抖,正欲再次呵斥,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大皇子的堂弟匆忙闯了进来,“噗通”一声重重地跪在地上。
“皇叔,此事与皇兄无关,全是侄儿一人所为!侄儿嫉妒向阳在民间的声望,一时鬼迷心窍,才想出这等下作的陷害之计,求皇叔降罪于我!”大皇子的堂弟满脸懊悔,言辞恳切,一副甘愿独自承担一切罪责的模样。
圣上眉头紧紧皱起,目光在大皇子和他堂弟之间来回扫视,心中五味杂陈。他对大皇子向来跋扈的行事作风早有耳闻,此次之事,大皇子必定脱不了干系。但堂弟此时出来顶罪,倒让他心中有些意外和动容。
“你……唉!”圣上长叹一声,满是无奈与痛心,“你们皇家子弟,本应兄友弟恭,齐心协力辅佐朝廷,如今却做出这等糊涂事!”
大皇子心中又惊又喜,看向堂弟的眼神中满是复杂。他没想到堂弟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站出来为他顶罪。
“念在你主动认罪,且有悔过之意,朕从轻发落。削去你所有爵位,贬为庶人,即刻离开京城,永世不得回来。”圣上看着大皇子的堂弟,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皇子的堂弟叩首谢恩,随后被侍卫带出了大殿。
圣上又将目光移向大皇子,眼中满是深深的失望:“你虽拒不承认,但此事因你而起,朕对你实在是失望至极。你回去之后,闭门思过,若无朕的旨意,不得踏出王府半步。”
大皇子心中虽有万般不甘,但在圣上的威严之下,也只能咬咬牙,叩首领命。
处理完此事,圣上看着依旧跪在殿下的向阳,神色缓和了几分:“向阳,此次是朕险些冤枉了你,朕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向阳再次叩首,声如洪钟:“陛下圣明,臣深知陛下心系天下,定不会轻信谗言。臣一心为了教育事业,为了那些孩子,甘愿承受这一切波折,只望陛下能继续支持偏远地区的支教之举。”
圣上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你有此等胸怀,实乃我朝之幸。朕不仅会支持你的支教计划,还会下旨嘉奖,让更多人知晓你的善举。”
经此一事,向阳的名声更加响亮,他的支教行为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许多贵族子弟听闻他的事迹后,纷纷主动要求加入支教队伍,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支教的村庄,孩子们和村民们夹道欢迎向阳归来。看到那一张张熟悉而又充满喜悦的脸庞,向阳心中满是温暖和感动。
“向先生,我们都相信您!”小虎激动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是啊,向先生,您不在的日子,我们可想念您了。”兰儿也在一旁附和着,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向阳看着孩子们,眼眶微微湿润,声音略带哽咽:“孩子们,先生回来了,以后咱们继续好好读书,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众人的支持下,向阳对学堂进行了扩建,师资力量也得到了极大的充实。除了教授孩子们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增添了一些实用的技艺课程,如农耕知识、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堂里的孩子们越来越优秀。几个月后,第一批学生参加了童试(一般6-12岁参加),其中有好几个孩子都榜上有名。这个消息传来,整个村庄都沸腾了,村民们对向阳的感激之情更深了,而向阳的支教事迹也在各地流传开来。
各地的人们听闻了他在长沙城偏远村庄兴办教育,不畏强权、一心只为孩子们开启知识之门的故事,无不心生敬佩。一时间,大向学堂声名远扬,成了众多家长心目中培养孩子品德与学识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