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和来复感慨:「城里逃来的北方的太学生和进士大概的人数确定了,看吧,逃的比殉职的多的多,只有元德九年的进士高景元和太学生李毅宁死不逃。殉职。你要说这有什么可守的?大军都退了,又不是亡国,不至于,可写给官家的奏摺,我竟然不下不去手……」
来复从前是不懂,后来走动的多了,尤其这次跟着赵诚出门。
赵诚也素来不把他当下人,他从前就知道赵诚和别人不同,向来不把身边的人当下人,连麻二这样出身的人,五爷都对他恩遇有加。
「殿前授职,拜过官家,读书人管这个叫气节。」
来复也不懂,但死是最容易的。
赵诚叹气:「也不知道二哥行不行,若是能行,早些定下吧,我真是厌倦了,每日都听见有死人的消息。」
外面熬药的人端着药进来,赵诚不敢大意,生怕养不好伤,彻底废了。
腊月初八的收到,赵恒连着十天,都没回去休息,按照杜从宜的配比,最晚不能超过过年吧,赵诚计划着但愿能早一些有效果,甚至不必有突破性效果,威慑有时候在战局中都是一种实力。
结果腊月十七,吕顺就召集所有人商议进攻的路线,赵诚回大名府后第一次见康渤,他已经升至先锋六部的统制官,见了他就问:「大人好些了吗?」
赵诚摆摆手:「没事。」
吕顺定下腊月二十,过河,先锋军绕东路直接强攻,全线直扑……
赵诚只知道大概战略,剩下的要和沈晦打交道,他自己还不知道,沈晦已经将弹劾他的摺子寄出去不知道多少了。赵策看着沈晦的摺子,沈晦奏摺中弹劾赵诚层跋扈骄纵,威胁地方官云云。
倒是吕顺替赵诚上了自辩的摺子。
赵策就问大宗正:「你觉得,沈晦和吕顺如何?」
大宗正:「此时是国战在即,一切以战事为重,沈晦委推言辞不可当真。」
赵策点点头。
「那就让沈晦调回汴京城,去御史台做个谏议郎吧。」
呵呵,一下将人连降三等。
大宗正丝毫不敢反驳,只是暗暗心惊官家对赵诚的偏爱。
赵诚自腊月初八见过赵恒,再没见人,他在战前突然收到沈晦被调回汴京城的消息。听说沈晦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又是抒情又是酒后闹事,总之最后还是收拾行李乖乖回汴京城打工去了。
整个地方协调的任务全都堆给他了,他能拉起的工作班组就是自己人,和大名府州县的地方官,腊月二十凌晨,他人还在官署,听见城外的号角声,等他登上城头,看到吕字旗的中军压阵出发,他心里还在想,这一仗稳一些吧,起码保几十年不生战乱。
大名府城内如今只剩不到四十万人口,城内整体气氛还是偏惶恐,赵诚连谁都没见,麻二都没了踪影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送出去都不见了,来复都被打发出去了。
城内的留守军是吕本康带领的本部人马,赵诚见过这位据说其貌不扬和吕顺不似父子的长子,确实生的并不雄壮,见了人也十分守礼,比起他的傻弟,成熟很多。
和赵诚交代:「大人若是需要我,只管吩咐。」
赵诚:「我虽官职高一些,但毕竟是来辅助吕将军的,小吕将军不必客气。」
吕本康:「大人客气了。军中人都粗野,难免性情跋扈。」
赵诚看着天气,感慨:「若是下雨就麻烦了,好歹这几日天气不错。」
吕本康:「我堂兄和两个兄弟都在战场。这一仗不好打,金人实在坚韧凶残。」
赵诚:「会胜的。」
他心里默念着,并一直坚信。
第128章白天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