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听哲学大师讲人生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 第二章 生命了生死活在当下(第4页)

第二章 生命了生死活在当下(第4页)

有一天,国王和王妃带着王子,率领群臣出外去游玩。国王久住深宫,很少远行,游玩了一会儿便觉得有些疲劳,就找了个地方休息。而三位王子如同出笼的小鸟,快活地穿梭在丛林间。忽然,他们发现了一窝老虎。一只雌虎正给两只小虎喂奶,雌虎面黄肌瘦,虎仔活泼可爱,但雌虎为了充饥,似乎正要吞食小虎。

小王子见此情景,就问两位哥哥:“哥哥?选你们看那只雌虎瘦得皮包骨头,快要饿死了,但他仍然给爱子喂奶。依我看,雌虎在饥饿的逼迫下,一定会把虎仔吃掉的。”

两个哥哥也同意弟弟的看法,说:“如果雌虎饿死了,小虎没有奶吃也同样会饿死的。”

小王子难过地说:“那么,怎样才能让雌虎不吃掉虎仔呢?”

“依我看,除非有新鲜的肉和温热的血,否则它是一定会吃掉虎仔的。”两位哥哥说。

小王子听后进一步追问哥哥:“那你们说,如果有人把自己的血和肉施给那只饿虎,这只饿虎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吗?”

哥哥肯定地说:“当然能够活下去了。但如果谁把身体施给了饿虎,这个人却是不能复活的。”

兄弟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而小王子的内心却有一番考虑,他打算牺牲自己,救活母虎与虎仔。小王子决心已定,陪着两位哥哥走了片刻,向两位哥哥说:“哥哥,你们先走一步。我有一点儿事情要办,随后就来。”说完他独自走入小径,回到刚才那只饿虎停留的地方。他走到饿虎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身体投向虎口,不料,饿虎只朝他望了一眼,却闭着嘴巴不吃他。看到饿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已下定决心舍身供养,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小王子干脆找来一截尖锐的木头,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鲜血汩汩流淌而出。一直咬着嘴唇的饿虎,看到鲜血,立刻恢复了精神,吐出鲜红的舌头,开始舔食王子的鲜血。饿虎喝足了血,又继续吃王子的肉体。

先行几步的哥哥,迟迟不见弟弟跟来,十分担心,忍不住走回来搜寻。他们边找边喊:“摩诃萨青?选弟弟?选”

然而除了风声,四周没有一点回音。两位王子忽然想起刚才弟弟提出的问题,不寒而栗。他们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怜的弟弟已经被饿虎吃得精光,只剩下一副带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

饿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从悬崖上跌下,晕了过去。待它醒来后,回想起刚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难过。

再说国王休息时,妃子也不知不觉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只鸽子在丛林里游玩,忽然飞来一只大老鹰,抓住最小的鸽子吃掉了。她忍不住“啊”地惨叫一声,立刻惊醒过来。妃子立即对国王说:“大王?选我刚才做了一个不吉祥的梦。俗语说,鸽子即是孩子,我梦见三只鸽子里,最小那只被老鹰捉来吃掉,以至于惊醒。是不是小王子摩诃萨青有什么意外呢?芽”国王听到妃子的话,也觉得心惊肉跳,赶紧命令随从分头寻找王子们的行踪。

不久,两位王子哭着回来了。父王一见两个王子,就知道事情不妙,着急地问:“你们的弟弟呢?芽他怎么没有回来?芽”

两位王子呜咽悲泣,上气不接下气,一面流泪,一面回答:“弟弟被饿虎吃掉了。”果然不幸被言中了,国王和妃子顿时晕倒在地。过了一会儿,国王和妃子才缓缓醒来,由两位王子在前面引导,率领随从,直奔小王子摩诃萨青惨死的地方。但见血迹斑斑的草地上,只剩下尸骨的残骸。妃子和国王抱头大哭。两位王子和百官随从,也都痛哭流涕,一片凄惨。

其实,舍身饲虎的摩诃萨青王子,死后投身到兜率天上。当时,他还有些怀疑,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竟然能投生到优美的天界。他对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于是运用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和人间等五个世界,才发现自己前生施舍的残骸散落在一座山林里,而父母、兄弟正围靠在尸首旁边,痛不欲生。摩诃萨青王子心想:“不能让他们这样下去,我要下去劝导他们。”

摩诃萨青王子即刻离开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亲百般规劝和训谕。国王和妃子听到空中的声音,仰天央求:“刚才规劝我的,是哪位神明呀?芽”

“我是摩诃萨青,不久前施身给了饿虎。由于这种功德,现在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父王啊?选有生就有死,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为非作歹的人,都会下地狱,凡有善行的人,都会出生天界。你为什么还沉陷于忧愁与烦恼之中,而不能够觉悟呢?芽为何空自悲叹,不去修持各种善事呢?芽”

国王和妃子当下仍无法明白王子讲的道理,继续问:“因为你心怀慈悲,怜悯万物,即使将自身施与饿虎,也毫无懊悔。可我们身为你父母,一想到你惨死的情状,就为之心痛。这种苦恼与哀叹,不是用语言所能说明的。纵使你持守大悲之愿,可为什么要让我们这样苦恼呢?芽”

王子看到双亲的愚痴,十分同情,又竭力解释为善的功德和伟大,以打破父母的迷执。经过王子的一番说法与教化,国王夫妇才逐渐醒悟了。

国王吩咐家臣赶造七宝塔,把王子的尸首厚葬。摩诃萨青王子看到父母从悲伤的低谷中走了出来,才安心地返回兜率天宫。

哲学箴言:人世间有生也有死,这是人世的常情,无论你是贵还是贱,都不能逃脱,所以要以超然的心态去看待生死。更重要的是,人要在有生之年修行各种善事,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唯有平静,才能得幸福

如何对待生死,对待人生,看了下面的故事,我们应该能有些启发:

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悬崖边上。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肢解,还不如跳下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他纵身跳下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正在庆幸的时候,他听到断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往崖底望去,原来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看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但转念一想:“狮子与老虎是相同的猛兽,被什么吃掉,都是一样的。”当他一放下心,又听见了一阵声音,仔细一看,一黑一白的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他先是一阵惊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好。”情绪平静下来后,他感到肚子有点饿,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杈休息,他想着:“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他在树上沉沉地睡去了。睡醒之后,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终于大吼一声,跳下悬崖。黑白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地逃走了。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展开激烈的打斗,双双负伤逃走了。

由我们诞生那一刻开始,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不停地正用力咬着我们暂时栖身的生活之树,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狮子的口中。

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情景是死亡,必然要走向的也是死亡,惟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树上甜美的果子,然后安心地睡觉,只有存着这样单纯的心……少欲望、多一点赤子之心。

哲学箴言:海德格尔说:“惟有把自己的死带入自身,人才有可能有真正的价值生活。”幸福是一颗梦想的种子,需要用生命的热情去灌溉,幸福不是靠别人给的,而是要认真抓住。

向死而在

对死亡的描述与研究,最深入的莫过于现代著名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了。在海德格尔那,死亡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死亡是使此在?穴人?雪从非本真状态回归本真状态的关键。死亡是最本己的、确知而不确定的、无所关联的、超不过的可能性。死亡的本己性,是指死亡是个人独有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替代。死亡是可能性。人一出生,一切未成定局,有一点就确定了:人必有一死。所以,死亡是最确定的可能性——只要人还活着,死就有可能性。但死亡这种可能性不同于任何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可以转化为现实性的,这个过程是可能性越来越小,现实性越来越大的过程,最后就是可能性没有了,现实性出现了。死亡却不是这样的可能性,因为死亡这一可能性是不能实现的,一旦实现,一切就都变成不可能了。所以,死亡是可能性而且始终是可能性。

海德格尔用两个词组区别两种死亡观。一是“Zu-Ende-sein”?穴存在到头?雪,一是“SeinzumEnde”?穴向终结存在?雪。“存在到头”是传统的死亡观,把死亡看作是只有到临终才会遭遇的东西,这是逃避死亡的方式。“向终结存在”则把死亡内植于生存之中,始终悬临于此向死而在就是向终结存在,归根结底乃是向可能性而在,此在?穴人?雪就是在向终结存在中领悟到自己的可能性的。

人如何摆脱人在世时非本真的沉沦,海德格尔的回答是:向死而在。直面死亡,直面可能性,也是直面虚无,从而将自身嵌入“无”中凸现自己的存在,领悟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不得不在,而且不得不能在。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提出了“向死而在”的概念。“向死而在”是指人从一出生就是朝向死的,因此也就有了第二层意思,既然死是无可逃避的可能性,那么何不坦然地向死而在呢?前者是每个人共有的,而面对死亡是否都能坦然呢?

古希腊时期,斯多葛派的塞涅卡在对待死亡的原则上就是坦然的,他说,尘世间的一切都是“易逝的流”,人的肉体也是易腐之物,因此,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人生就是个舞台,我们只是被雇佣的演员而已,演出时一切还得听从导演?穴神?雪安排,而且戏也有闭幕之时。所以,死是被神安排好了的、不可抗拒的。另外,活得最久的人和死得最快的人失去的东西是一样的,活五年与活五百年也没有什么差别。因此,他主张每一个人都应该“以一个愉快的心情等待着死”。

塞涅卡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死的。他虽然作为一个握有权柄的大臣,皇太子的老师,一心服务于罗马帝国。但如同中外所有的皇帝与大臣亲密到一定程度,事物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一样,公元65年,他还是被他的学生,历史上的那个坏皇帝尼罗恩赐自尽。他想写一篇遗嘱,但人们告诉他没有时间容许他写长篇大论了,他就召来秘书记下他临死的话。据说,他的辩才到了最终时刻也还是有如泉涌。最后,他转身向他忧伤的家属们说:“你们不必难过,我给你们留下的是比地上的财富更有价值得多的东西,我留下了一个有德生活的典范。”说完,坦然地切断了自己的血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