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深受自己情绪影响之苦,不妨顺应潮流,以真正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去。与人们多联系联系,交流交流,高兴一点,快乐一点,务须使自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他人。不要老是心事重重,老是想着自己如何如何。你应该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到家庭的活动计划中去,或者参加到能使自己周围的人们愉悦的活动计划中去,以便摆脱自我封闭的围墙。
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应该动摇这一信念——即完全可以征服破坏幸福安宁的思想敌人,也不要让任何人任何事情动摇与生俱来的对富有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常,人在神经极度紧张时,在工作过量、幸福过度时,或者在纵酒狂欢、神经受到过度刺激时,最易滋生忧虑情绪。忧虑也就是精疲力竭的神经细胞们发出要求补充营养、要求休息或者轻松一下的喧嚣声。许多人沮丧、忧郁乃是体力过度透支的结果,是他们不合常规的不良习惯作祟的缘故,是他们睡眠不足的缘故。
每个人,当感到沮丧、郁闷时,应该尽可能彻底地改变所处的环境。无论干什么,都不要老想着困难或者徒令苦恼的不如意的事情。而应尽可能地多想一想那些令人高兴的好事。应当有善待他人、关爱他人的理念。应当谈论那些使人感到亲切、快乐的好人好事。应该尽力带给周围的人们以快乐和欢笑。这样,很快会感到精神振奋,使昏天暗地的阴影迅速消失,欢乐的阳光将会照亮整个人生。
每个人都应当将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不幸的事情视作一条人生戒律。我们应当从记忆中抹去一切使我们消沉、痛苦、讨厌的事情,绝不应该让使人泄气的可怕情景再次浮现在脑际。对于那些不愉快的、有害的经历,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彻底埋葬它,即把它忘掉。
终日想着那些不幸的经历和错误,只会使它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沉重,越来越可怕。忘掉它们,把它们从自己的记忆中清除出去,就像自己把一个盗贼从自己家里赶出去一样。
每一个人都曾经一度因为自己主观臆测的一些可怕事情而被弄得痛苦不堪。一个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人能幻想出各种各样可怕的情景和各种各样折磨人的邪恶情景,好像这些情景是真实的事情一样。
许多人通过阅读一些富于幽默、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作品,而使自己的忧郁之气一扫而光,在鼓舞人的作品之中,含有一种非凡的催人奋进的因子,含有一种能治愈忧郁的灵丹妙药。
一位神经医学专家曾经声称自己发现了一种根治“忧郁症”的新疗法。他建议病人要尽量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微笑,无论是否喜欢,都要强迫自己笑。“要微笑,”他对病人说,“保持微笑,一刻也不要停止微笑,一定要面带笑容。然后,不管你的心情怎样,你都会明白微笑后的感觉。”只要他的病人开始忧虑,他就让他们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并要他们微笑,他还总是敦促病人至少要使嘴角经常保持向上翘的姿势。
不幸福、不快乐就像疾病一样有违于人的本性。人们随处都能看到一张张焦虑、愁眉紧锁快乐不起来的面孔,人们随处可见一副副忧虑不满的表情。决不能认为有这些情形就会破坏这一充满欢乐的美丽星球。这有违于人的本性。其实,这些剥夺人们幸福、阻碍人们前进脚步的敌人根本就不存在,这些敌人只不过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不和谐。
不要根据当时面临的那些小小的困难来评估未来。使今天陷入黑暗的阴云明天就会消散。一定要学会用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人生,一定要学会正确地评价事物。
在青年时期,当人开始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时,如果有时极度沮丧,会认为半途而废比锲而不舍要容易得多。但是,撤退之后就绝不会有胜利,因此,当人们决心干一件事之后,应当破釜沉舟,决不要为薄弱意志、优柔寡断或者萎靡不振留一条退路。即使情况看上去很不明朗,即使面临看起来无法克服的阻碍,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锲而不舍地推进工作。
绝大多数人往往是他们自己最顽固的敌人。那些有害的不良想法和不好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破坏”人们的快乐生活。所有事情都取决于人们的勇气,取决于人们对自己的信心,取决于人们是否有一个乐观和满怀憧憬的信念。然而,每当遇有不顺心之事时,每当人们情绪低落或者经历不快之事时,每当人们遇到损失或者不幸时,人们总是让这些令人泄气的想法和怀疑、忧虑、沮丧情绪等等,像公牛冲进了瓷器店一样,破坏自己的头脑,使人们那也许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获得的工作成果毁于一旦。然后,人们只好从头开始。很多人的工作就像是井底之蛙,向上爬,仅仅为了往下掉,因此,就这样失去了曾经付出努力才得到的一切。
何时才能懂得这些毫无用处的、极具破坏性的想法是人们的大敌呢?烧毁一座历经数年才建成的房子仅仅需要几分钟,要毁掉画家用数年才画出来的一幅画只需要加上一笔,同样,愤怒、嫉妒、悲伤、忧郁、担忧这些极具破坏力的情感,也能毁掉人们用了数年精心创作的人生大画卷。
一旦人们感到沮丧或者自认为是一个失败者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一经验,告诉自己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然后转身面向他处。要坚信自己并不会在那一方向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每当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时,自己就真有可能成为一个失败者,因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往往也就体现在自己的生活模式中。自己不可能摆脱自己的思想情绪,自己也不可能摆脱自己的理想信念,而自己的理想信念恰恰就是为自己树立的标准。如果自认为是一个失败者,如果思想深处认为,不可能和其他人一样能做成任何有价值的事情,如果自认为幸运不属于你,没有其他人那样的机会,那么,这些观念将会使自己品尝人生的苦果。
对于那些没有勇气和一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的人来说,这个世界简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也有许多人,虽然他们失去了自己所有心爱的东西,虽然他们失去了自己一生努力奋斗得来的物质财富,但拥有一颗岩石般的心灵,拥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一种不留退路、勇往直前的决心,他们就会像失去财富以前一样富有斗志,并不会遭到真正的失败。而且,有了这种最宝贵的财富,也不会陷于真正的贫穷。
人要直面必然之事
对必然的事要轻快地接受,就像杨柳承受风雨、水接受一切的容器,人们也要承受一切的事实,直面现实的生活。
在人生的岁月中,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忠告是:“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他说,“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郝斯基院长的一首打油诗座右铭告诉我们:
天下疾病多,数也数不了。
有的可以救,有的治不好。
如果还有救,就该把药找。
要是没法治,干脆就忘了。
美国有名的商人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大多数都能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他们不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在过大的压力之下被压垮。下面就是几个很好的例子:
创设了遍及美国的潘氏连锁商店的潘尼说:“哪怕我的钱都赔光了,我也不会忧虑,因为我看不出忧虑可以让我得到什么。我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好,至于结果就要看老天爷了。”
亨利·福特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碰到我没有办法处理的事情时,”他说:“我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莎拉·班哈特可以算是最懂得怎么去适应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的女人了。50年来,她一直是四大州剧院里独一无二的皇后——是全世界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后来,她在71岁的那一年破产了——所有的钱都损失了——而她的医生、巴黎的波基教授告诉她必须把腿锯掉。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横渡大西洋的时候碰到暴风雨,摔倒在甲板上,那时她的腿伤得很重,她染上了静脉炎,腿痉挛,那种剧烈的痛苦,使医生觉得她的腿一定要锯掉。这位医生有点怕去把这个消息告诉脾气很坏的莎拉。然而莎拉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只好这样了。”这就是命运。
当莎拉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哭。她朝他挥了一下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回来。”
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一直背着她演出过的一场戏里的台词。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提起自己的精神,她说:“不是的,是要让医生和护士们高兴,他们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手术完成、健康恢复之后,莎拉·班哈特还继续地环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疯迷了7年。
“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麦克密克在《读者文摘》里的一篇文章里说,“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丰富的生活。”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精力和情感,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创造一个新的生活。你只能在这两个中间选择一样,你可以在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风雨之下弯下身子,或者你可以因抗拒它们而被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