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知道。一个女娃。能有多大的胆量,还能翻出天去?
有那个胆量也没那个本事。
但到底时不时,还是会想敲打她一两下。
一天,对街突然传来一阵拖长嗓门的哭声。原来是铁柱的媳妇喝农药死了,娘家人现在全围在铁柱家门口讨个说法。
路上闹哄哄的。围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据人群议论,是铁柱天天打老婆,他老婆受不了才喝药的。
女方爹娘在门口哭天喊地。娘家的兄弟中气十足在门口叫骂,要铁柱出来,对着他妹妹的棺材磕头,给她妹妹风光大葬,还要一头大肥猪,三担粮食才能罢休。
冯秀芬没去看热闹,只坐在自家门口择菜。她四周围了几个抱孩子的女人,边眺望着对面的热闹边笑呵呵地低声议论着。
冯老汉背着手踱步过去。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必要趁机教育一下自家闺女。
于是他吐了口痰,道:
“天亲地亲不如爹娘最亲。出了事就知道了,有个娘家比什么都强。看看,要不是娘家的兄弟替她出头,死了也就白死了,谁能知道?”
有个女人这时嬉笑着接了句:“那她被男人揍的时候也没见娘家的兄弟替她出头了。”
冯老汉狠狠剜了那女人一眼。然后继续悠悠道:
“至少还有娘家人替她哭几声。要是没个娘家,死了连给她下葬的人都么有。”
说完,他就带着点紧张往他家大姑娘那里瞟。
冯秀芬还是那副雷打不动的模样,只一心一意干着活计,什么都听不到似的。
冯老汉按捺不住,继续:
“所以说,去哪里都不如娘家人最亲。小大你觉着呢?”
冯秀芬面色平静,没有回答。
末了,她才慢腾腾说了句:
“哪里都一样。还是不能死。死了就什么都做不到了。死了就只能躺棺材里,叫人看笑话了。”
【06】婚事冯秀芬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媒人开始上门提亲了。 村里的王媒婆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媒人,撮合的两口子数不胜数。
她喜笑连声进了冯老汉家的门,上来就说恭喜。恭喜什么?当然是恭喜你家大闺女要有个好对象了!
她喜气洋洋地介绍,是个当兵退伍的相中了老大,刚从部队转业回来,条件好得很,一家十二口人四代同堂,就缺个勤快的女主人!都知道你家大姑娘手脚勤快,这不人家托我一定要来说合说合……
冯老汉板着脸,嘬着个烟斗不说话。
王媒婆又说了,说虽然咱这边不兴什么彩礼,但是人家说了,只要亲事成了,给亲家家里人一人扯一身新衣裳,再来两坛老酒,还有十丈布票和二十斤棉花……小伙子从部队转业过来,人脉多得很,到时候亲家吃穿都不用愁……
冯老汉气得直接站起。
“我家再穷,也穷不到卖闺女的地步!”
他正义凛然地说了这句,举着烟斗就把媒人撵出去了。
王媒婆讨了个没趣,撇着嘴就走出了门。跨出院门后,她回身暗暗呸了声,唾道:
“别以为我不知道,姑娘都二十了你还不舍得放姑娘出门子,不就是想留她在家出苦力!”
结果一转眼,就见了冯秀芬拉着一板车粮食从东头回来,登时来了精神。
她一个箭步冲上去,叭叭就把对方条件给介绍了一通。
最后她凑近,低声道:
“大姑娘我跟你说,这事儿你心里可得有个主意,你爹这是拿你当牛马用,全不为你打算呢!唉呀呀我都看不下去……我跟你说,到了新家,你就擎等着享福吧!”
冯秀芬来到家门口,把肩膀上的缰绳卸下,抹了把满头的汗,歇了口气。
她一直沉默的听着媒婆的话。最后她说:
“我听我爹的。”
于是媒婆努着嘴走了。
冯秀芬就这样,一直在她爹家待到了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