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到饭点了,他们拿着全国粮票跟黄为民去食堂吃饭。
当着黄为民的面,校长更是不好再对叶菁菁说什么,连排骨都吃的索然无味。
而叶菁菁这个良心不多的家伙,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还竖着耳朵听隔壁饭桌上的人闲聊。
听着听着,她突然眼前一亮,赶紧咽下嘴里的饭,擦擦嘴巴,扭头跟隔壁桌打听:“老师,打扰一下,你们研究所是不是在做激光照排研发啊?”
说话的女同志微微一怔,点点头:“对,我们是在做这个。”
叶菁菁眼睛更亮了:“那你们做好了没有?有没有成品啊?能不能卖?多少钱?”
哎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她九月份从日本回国后,就托人打听激光照排技术的事情来着。但不知道是北大计算机研究所过于低调,还是西大的计算机系忙得要死;反正没问出个所以然了。
加上薛琴又忙着函授大学的事情,跟出口日本的业务;一时半会儿大家都顾不了。
反正这事儿就这么撂下来了。
现在终于找到了卖家,叶菁菁就想在出国前把它给了结掉。
隔壁桌的女同志都被她给问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回答哪个问题。
黄为民则莫名其妙:“你问这个干什么?你们西大要?这个,只有报社才会用到吧。”
陈校长比他更懵逼。
他们学校什么时候要这个了?他们学校到现在还有大量讲义是手刻的蜡版油印呢。
“是西津纺织厂的工人夜校,有印刷厂专门印教材。传统的那个模式,大家觉得效率太低,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我们去日本考察的时候,发现人家用的是激光照排技术,就想咱们国内能不能也用上。”
隔壁桌的女同志终于明白了事情原委,遗憾地摇头:“我们还在努力中,暂时没有成品可以用。”
叶菁菁略有些遗憾,却还是给对方打气:“放心,我相信你们很快就会成功,说不定明年就成了。”
70年代末期,国内激光照排技术面试。现在都1978年12月下旬了,最迟也是明年搞定。
黄为民哈哈笑出声,伸手指着叶菁菁跟人家女同志强调:“我们这个小同志,搞计算机的天才。她说你们行,那肯定灵。”
那位女同志也笑了:“蒙你吉言啊。”
叶菁菁还不死心:“不知道你们进展到哪一步了?有没有雏形啊?我能看看吗?”
女同志想了想,点头道:“行吧,就是估计你看了会觉得无聊。”
叶菁菁连连摆手:“不会不会。”
她得陇望蜀,“那我朋友能看吗?她是我们夜校印刷厂的负责人,印刷厂的业务量很大的。”
人家研究所的女同志大概是觉得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竟然点头同意了:“行啊,你们要看就看吧。”
嘿哟,那还有二话吗?叶菁菁必须得第一时间联系薛琴啊。
第253章捡了个大漏特务怎能如此心慈手软?
12月23号下午,叶菁菁也没捞着休息。
她吃过饭,借用人家研究所的电话,打了个长途给薛琴。
后者二话不说,立马表态:“我马上让厂里给我开介绍信。”
菁菁不说这事儿,她都要忘了。那可不行,不紧跟时代发展,是要影响进步的。
叶菁菁自己挂了电话,本来以为可以离开研究所等消息了,结果又被通知继续参加考试。
这一回考的是计算机相关方面的题目,总共三张卷子,全是英文卷,要求用英文答题。
叶菁菁都感觉自己快麻了。
这考试怎么还没完没了了,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她有心想问,但这时代有个特点,就是大部分情况下你问了等于白问。没人会跟你解释,你只需要老实执行就行。
三张试卷都是正反两面,看着好像题量也不是特别大,可架不住它难啊,是真难。
叶菁菁这回是真轻松不起来了,绞尽脑汁做题目。
因为实在太累,中途她还要了一次吃的补充能量,又喝了一杯水,上了一趟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