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经饭菜吃,谁还稀罕那个呀。
第74章你们不要我们要全是宝贝
叶菁菁急了,立刻上前强调:“我们好多夜校学员都在等待讲义呢。厂长,你们厂不能厚此薄彼呀,起码得匀几台机器出来,给我们印讲义。”
厂长瞥了一眼她手里的资料,就连连摆手:“我的同志,不是我们不支持工人搞学习,而是匀几台机器给你们也没用啊。搞印刷首先得做纸型,你们这些材料全部都得做纸型。
这要花多长时间?这么多资料,没有半年的功夫肯定拿不下来。尤其是这些数学、物理、化学符号啊,还有图形,要排版的话很麻烦的。”
叶菁菁傻眼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这么长时间吗?你们不是有机器,很快就能排版好吗?”
厂长没空搭理她,但也不想得罪这个“红人”,索性指挥门卫:“老陶,你带她去看一下排版车间。我们的工人可没有那么闲。”
门卫师傅赶紧过来劝叶菁菁:“没糊弄你,排版很耗时间的,那么多资料,半年时间能搞完就不错了,都得我们师傅加班加点,三班倒日夜不歇了。”
说着,他领着人往车间走。
叶菁菁这时候才正确地认识到,1977年西津的工业生产技术究竟有多么落后。这么大的一家印刷厂,居然没有激光照排。
想要印刷一页纸,必须得排字工人从铅字盘里,跟打字员一样,把铅字一个一个挑出来,放到合适的位置。
叶菁菁都怀疑了:“那你们公式、图表,还有结构式,是怎么搞的啊?我看也没有现成的字符呀。”
给她做示范的排字工人脾气挺好的,乐呵呵地只给她看:“需要这样把一个个的都放起来。”
叶菁菁看着看着,眼睛越瞪越大。
这架势,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他们在搭积木呢。
一个个公式,居然就是这么搭出来的。
叶菁菁头皮都麻了,她现在的确相信印刷厂厂长没有糊弄她。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半年时间能搞定,都是人家生产效率高了。
陶师傅在旁边劝她:“哎呀,叶同志,你也听到我们厂长的话了。我们厂里来了《数理化自学丛书》的纸型,马上就开始印刷。后面,你们也不用自己辛辛苦苦地印讲义了,直接拿书学习,岂不是更方便?”
叶菁菁却想磨牙。
直接用《数理化自学丛书》的话,那她还到哪儿去挣稿费啊?
再说了,她自认为自己编的数学讲义一点也不差。还有化学和政治,她同样给大家拎出了很多学习窍门,同样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她强调了一件事:“高考不仅仅是考数理化呀,语文和政治,历史和地理同样要考。光看《数理化自学丛书》怎么能行呢。”
陶师傅却笑了起来,连连摇头:“学那些干什么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文科的话,那你就等着倒霉吧。
到时候一句话说的不对,一篇文章写的不合领导的意思,马上就把你拖出去批·斗。你们年纪轻轻的不晓得厉害,还是老老实实学数理化吧。”
叶菁菁当然不死心,她想再争取一把。
于是,她又咚咚咚地跑去找厂领导。
印刷厂正在组织全厂的中层以上干部开紧急动员会,准备迎接印刷《数理化自学丛书》的挑战。
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纸型一来,立刻开始印刷。
有个车间主任露出了困惑的神色:“纸型我们不是有吗?前年还是大前年来着,上海给的自学丛书的纸型,我们不是印过了吗?”
“哎呦,我的同志,不要讲这个话。”厂长严肃地强调,“这不是同一套书,这个叫《数理化自学丛书》,你讲的是《青年自学丛书》。那个书以后都不要提了,别到时候给自己惹麻烦。”
车间主任回不过神来,满脸困惑:“为什么不印啊,我看那个书挺好的呀。前两年,我们印的时候机器都停不下来。”
“后来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印的?哦,好像就是去年的事。”
具体是什么原因,他到现在都没搞清楚。
厂长瞪着眼睛,恨铁不成钢:“不要说糊涂话!你也不看看那个书到底是在什么人的组织下印刷出来的。现在还想这个,到时候给你扣个‘三种人’的帽子,别说厂里不管你。”
高考的消息一公布,所有人都急着给自己、家人、亲朋好友找学习资料。他们印刷厂难道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吗?怎么可能!
有人都找上他们了,想问问厂里有没有什么书可以借给他们看。
当时厂长就咬紧牙关,死活不松口,坚决不给自己和厂里惹麻烦。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同样是上海出版的自学丛书,而且文化的革命的时候,《数理化自学丛书》的纸型都已经被销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