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被迫营业笔趣阁 > 200220(第20页)

200220(第20页)

刘二明没说话,赵华枫却提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议:“自古真情动人心。如今让人动真情的,无非就是文艺作品了。硬核的化学知识、调查报告不能那么快拿出手,但我们可以利用虚构故事的力量传达理念嘛……”

高松然在电话那头听得有点懵:赵华枫这话锋一转是想干什么?不写纪实报告,改编故事赚人眼泪了?

说起“编故事”,10班倒是有人擅长此道……

赵华枫提到了“温云茵”三个字,高松然知道,他和赵华枫想到一处去了!

第214章让人们感受文学的力量吧!

放了暑假,温云茵一头扎进了她的小说创作世界。语文老师徐扬帆对她的才华赏识有加,还特意为她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暑假见闻、读书笔记、命题作文,每位同学的暑假作业要写五篇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作文。

但温云茵是个特例。由于她的小说创作成绩斐然,徐老师大手一挥,免除了她写作文的负担。

她上一本小说作品《尼罗河之夜》,在完结的第一时间被高松然的米国导演朋友马修买走,改编成剧本。

翻译、改编飞速;拍摄地点选定、预算敲定,日常的筹备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

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演员都是导演马修的熟人,拍摄日程紧张。马修相信,这部电影能在一年内成功上映发行。

篇幅不算长的《尼罗河之夜》写完,温云茵没有丝毫停歇,无缝开新,又兴冲冲地开始了新书的创作。这一次,她塑造了一位在不同世界里攻略帅哥的女主角。

在高松然看来,这故事有些许“玛丽苏”之嫌。不过,十几岁的读者对此情有独钟,他也犯不着阻止温云茵的创作热情。

不过,新书的创作过程却远没有先前的作品那般顺利。在写作的过程中,温云茵发现,自己更擅长的是构建一个宏大、史诗般的世界观,而不是快速推进情节的小故事。

她喜欢对自己笔下的世界做详细的背景铺垫、构建复杂的世界观,深入探讨历史、文化等宏大的主题,还会花费大量笔墨,不遗余力地营造氛围感,刻画角色的成长历程。

然而,这样缓慢细腻的叙事节奏,并不适应快节奏的单元故事。过多的场景和交织穿插的角色情节,使得单元文中的故事显得颇为冗长、拖沓。

在写作中迷失了方向,温云茵只得将这篇《攻略帅哥大作战》草草结尾。她还在构思下一部作品的内容之时,赵华枫却找上门来,带着现成的题材,希望温云茵能将其扩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和王伟探讨如何迅速有效地将王伟两年来的发现公之于众时,赵华枫提到了温云茵这个名字。高老师对此似乎也很赞同,认为找温云茵帮忙,不至于将大家都推上风口浪尖。

只有刘二明百思不得其解:温云茵,10班的语文课代表,一个写小说的,她能起到什么作用?

在华国的高中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一种偏见:理科比文科更有前途有价值,大部分高中老师还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灌输“只有理科学不好的同学才会被迫学文科”的观念。

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即便是在不分科的三中,这样的偏见也根深蒂固。

而华国的高中文科教育的确太过偏重死记硬背,而非灵活运用知识点,又仿佛让偏见扎下了根,“文科生只会死记硬背”。

不少高中理科生对学文科的同学都产生了优越感。

遗憾的是,身为典型理科生的刘二明也不能免俗。在他看来,文科生,只有学成赵华枫这样,能用犀利的文字揭示现实问题,引发社会及执政者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且思想深度、逻辑性、结构性面面俱到,才称得上“有用”。

而温云茵算什么?写小说,缺乏实际用途,只知道追求浪漫的风花雪月,把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消解得无影无踪,与现实脱节。

电话里,尽管刘二明没有直说,但高松然很容易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他对温云茵的轻视。

“我和王伟都说好了,到时候,我们一个人注册10个……不,50个账号,一条一条慢慢发,不成功就成仁!还能怎么办?温云茵?不是我看不起她,她写那些什么女主角攻略帅哥的小说能有什么用?”

刘二明忽然想起温云茵的小说被改编电影的传言,略带讽刺道:“难不成,那部写法老国反抗殖民统治的小说,电影都要拍出来了?还能在片子里夹私货?”

听出刘二明过于骄傲,高松然知道,这会儿直接和他讲道理,很难改变刘二明对温云茵的偏见,他多半听不进去。

于是,高松然干脆转移了话题,提起了英语暑假作业:“英语作业是在于我给的阅读列表中选一本书,写读后感。建议你也别选了,我推荐你读《寂静的春天》。正好,这本书和你在王伟的实验室研究的内容也有相近之处,相信你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刘二明不解其意。《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名他并不陌生,前几天和王伟吐槽英语作业时,王伟也曾推荐过它。高老师此时再次提及,显然并非偶然。

按照王伟的说法,这本书讲述的是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危害,然而这些危害在当时却并未收到科学界和政府的足够重视。

——这与他们现在面临的多氟烷基物质问题何其相似?在制作不粘锅、衣物防水涂层材料过程中产生的多氟烷基物质,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它潜在的危害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想必高老师也是这个意思,可是……这和温云茵又有什么关系?刘二明在心中暗忖。

“我知道了,高老师。王伟也给我推荐了这本书,我会去看的。”被忽然转移话题,无法继续抒发他对写爱情小说的温云茵的优越感,刘二明心底还是有些不服,情绪也有些低落。

高松然又说:“既然你已经在与王伟先生的交流中,对化学物质、环保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第一手经验,我想给你的作业拔高一个难度层级。王伟先生告诉我,他已经带你阅读了一些专业的科研论文。我希望你在读后感中能探讨这个问题:《寂静的春天》出版于1962年,在此之前,已有众多科学家对杀虫剂、农药滥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论文,还有人在公开场合提出了批评。那么,比起同时期的科研论文,为什么这本书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还催生了米国环境署等国家机构呢?”

刘二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也许是因为先前的研究者,每篇论文只能研究一个课题的一个方面。而《寂静的春天》是一本书,它综合了前人的科研结果,得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结论。”

刘二明张口就来,让高松然有些不高兴。他板着脸,严肃道:“我平时是怎么教导你们的?在没有接触某个人或事物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这本书你还没看过,你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

刘二明一时语塞:是啊,自己太想当然了,回答过于草率。

高松然的批评让他感到自惭形秽,却也激发了他的求知欲。他立刻上网下单,购买了《寂静的春天》的英文版。

刘二明的英语水平算不上好。第一遍阅读仿佛在打一场硬仗,前两页二十多个生词都是面目可憎的敌人。刘二明一一查阅,书上标注出来。第二遍阅读,他才勉强看懂什么意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