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被迫营业笔趣阁 > 200220(第19页)

200220(第19页)

身为前大学讲师,王伟倒还真认识几个媒体人。两年前,在他被材料大学解雇后,还有媒体人朋友在媒体上打抱不平。

但也有人,起初因为支持王伟的行动帮他说话、爆料。一旦有关部门出马,这些人衡量了利益天平两端孰轻孰重后,不光开始三缄其口,甚至还背刺了王伟,向相关部门透露他的行踪。王伟逼不得已,这才出国避风头。

两年都没联系,当初那些帮他说话的人,还有多少愿意顶着来自上级的压力,坚持为人类的未来发声?不好说。

如果这两年之间,这些人的心态又有了动摇,王伟在他们面前贸然暴露行踪,并不理智。别到时候想爆料的消息还没泄露出一星半点,就遭到内鬼背叛,被瑞宜化工厂找到行踪!

让王伟觉得有些滑稽的是,到最后,他最能信任的竟然是两个未成年人——刘二明,还有刘二明的同学、同样未成年的女生——赵华枫。

赵华枫和她的朋友认出了隐姓埋名的自己,却没有声张,还介绍了刘二明这个得意助手帮自己做事。每个月,赵华枫还打电话来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并且,拜读过她的体育生选拔调查报告、邪典儿童绘本调查报告后,王伟得出结论:赵华枫不光口风紧,笔力也是一等一的,十分适合披露社会热点黑幕。

唯一可惜的就是,她和刘二明一样都未成年。王伟不希望两个孩子卷入风波之中,否则,九泉之下的他也不会安宁。

见王伟面露忧色,刘二明并不知道王伟最担心的是他刘二明的人身安全。刘二明只当王伟还在思虑,如何在二次爆料的舆论战中,在他们的敌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先发制人?

刘二明的脑海里不是没闪过“赵华枫”这个名字。她是刘二明和王伟之间的牵线人。

经过好几个月的刻苦钻研,赵华枫写杂文的水准又有长进,比起那篇体育生选拔黑幕文章的些许稚嫩,如今的她,更像一个严谨、老练的调查记者了。

两人最终还是把赵华枫拉入了讨论。

“一篇纪实调查报告一经发表,便会惊起千层浪,我们的敌人也会瞬间警觉。若是与化工厂勾结的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察觉,在尚未引起民众足够重视之前,他们就会把报道撤下去,让我的第二次爆料同样掀不起太多浪花,无疾而终。”王伟向赵华枫介绍形势的严峻。

赵华枫道:“这一次的调查报告和前两次的确不一样。如果说最终目标是引发尽可能多的人关注这件事,那么,我们面临两个艰巨的挑战——而且是两个相叠加的挑战。”

“两个挑战?”王伟不解其意,在他看来,调查报告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文章被压下去之前,要送达尽可能多的人群呢。第二个挑战……难道说的是孩子们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吗?

“假如我们的敌人发现了这篇文章、下压热度之前,全国有100个人从各式各样的渠道刷到了这篇报告的标题。这100人中,最少有70人发现这篇报道的主题是什么环保、什么化学污染——而不是汽车股票、体育游戏、明星八卦、时尚美食,也会瞬间失去兴趣,点都懒得点开。”

“剩下30个人中,对时事稍微关心一点的,发现这件事发生在离他们几十、几百公里之外的运夏市,而不是本地新闻又会跑掉20个人,到最后刷到报道标题的人。10个人会继续往下翻,这10个人中再有五个能看到文章末尾,便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赵华枫并不希望自己的文章为了夸张而去夸张,只为吸引眼球,就去起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这违背了她作为调查记者的理想和初衷。

调查记者就要用事实说话。

王伟听到这里,点了点头。“我们现在的难点就是将这10%和5%的比例提高。可不可以在报道的开头,故意隐瞒事件发生的地点,不让读者知道这是在离他们挺远的运夏市?全国任何有一条河流的城市,都有可能遭遇这样的公共卫生危机。”

赵华枫犹豫着:“可以是可以……”

但她不太情愿。新闻三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刻意模糊任何一个要素,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这样把人骗进去关注他们原本无意关注的话题,和那些用“震惊体”标题吸引读者的无良小编,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说她有良心也好,自命清高也罢,反正赵华枫不愿成为哗众取宠的人。

两人的坚持不好说谁对谁错。但他们有一点意见是统一的:必须想办法让缺乏基本化学知识的普罗大众,也能在点开第一时间就了解多氟烷基物质的危害。

这样,继续读下去的人才会更快意识到,为什么文章里要说一家化工厂作恶多端,他们究竟做了什么?

“要不我们多注册几个账号?你写的文章,多拟几个不同的标题。一旦决定发表,同时发在不同的账号上。他们或许能删掉一个账号、一篇文章,却很难监控整个网络。多有一篇文章撑过一分钟,多被一个人看到的机会也就大一些。”

两人已经绘声绘色地聊起如何自己给自己当“水军”了,刘二明小声插嘴:“也就是说,在我们发布报道之前,要先对目标受众进行预热。”

“是的,”王伟回答。“只要能调动起人们的情绪,那么哪怕对化学对环境对公共卫生毫无了解的普通人,也会开始理解为什么,和自己千百里之遥的化工厂违规排放有毒物质,也会对自己造成危害。”

最后的数据整合、分析完毕,再将拼图的最后一块——结论递交给赵华枫。预计还有一个月就可以完成最后的工作。

也就是暑假结束前,王伟希望开始第二次爆料。

高老师是王伟事件中罕见的知情还成年了的人。王伟当局者迷,刘二明和赵华枫还都是孩子;高老师虽然知情,但从来没参与过调查研究,应该相对是客观的吧?

听了刘二明讲述他们二次爆料的相关计划,高松然在电话另一端,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这样太危险了。赵华枫发表了前几篇批评文章,都差点让她被学工处批评。你是知道的,咱们三中虽然打着‘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的旗号,但校领导层面其实很怕事。”

确实。三中办事财大气粗,愿意掏钱,但领导层还是小家子气。倘若这一次赵华枫遭到化工厂及其背后力量的报复,以三中那群校领导的德行,肯定第一时间把三中撇干净,放赵华枫一个未成年人独自承担瑞宜化工厂和背后势力的怒火。

刘二明有些失望。他跟着王伟做实验,父母同意了,高老师起初也没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半年过去,数据测完了,要出成果了,怎么高老师还要突然告诉刘二明,“你做的事情不能公开发表”?

难道都是白用功吗?

高松然提出,调查报告依然可以发表,但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文稿写作,这份功劳全记在王伟一个人头上就行。

刘二明兢兢业业测量数据,报告上不能写刘二明的名字;赵华枫最后为这份重磅调查报告定稿,但最终的稿件也会记在“作者王伟”名下。

刘二明和赵华枫两个热血方刚的学生,初听高松然这么说,齐齐摇头。可冷静下来了,高老师站在他们的角度,完全为他们的这个团队着想,是整体风险最小的策略。

参与爆料带来的名誉,比起人身安全来,什么都不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