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饷!足食!”
“澄海军兵士,月给军饷两贯,禄米一石,另有盐巴、茶叶、布匹等赐!”
“若是出海行舟,运米至崖州、雷州者,更增月俸一贯,加给禄米两斗!”
“疍民得知,自然踊跃投效!”
疍民们过去在水上生活,都是抓到值钱的鱼(譬如海鳝)就得赶紧上岸卖掉,以防止鱼死掉,卖不出去。
而商贩们知道,疍民的这个痛点,就抓住不放,使劲的压价。
胥吏们也知道疍民的这个软肋,同样抓着不放,敲诈勒索。
于是,疍民们经常是卖鱼所得的钱,剩下来只够买一两斤米。
而这一两斤米,就是全家人一天的食物——别觉得多,因为疍民是家族聚居的。
一对夫妇,经常生于七八个甚至是十来个孩子。
故此,疍民的饮食,以粥饭为主。
而,章惇来了后,布告疍民,愿意上岸的,官府划给土地,租给耕牛,贷给种子,还免除前三年的一切赋税。
然后,从这些人里,拣选青壮,编为澄海军。
让他们成为了广西-交州-交趾-雷州甚至是-广南东路的水系和海路的运输力量。
过贯了苦日子,天天饿肚子的疍民,哪里接受的了这种诱惑?
不过年余,就有着十几万疍民,或上岸耕种,或投军操船。
他们中的无数人,生平第一次吃到了香喷喷的白米饭,穿上了崭新的衣服。
自然的,就会对章惇感恩戴德,对大宋朝廷充满向心力。
蔡京听着,却是瞪大了眼睛:“月给禄米一石,军饷两贯?!”
“广南西路哪来这许多的钱米?”
说到这里,他就愣住了。
然后他想起来了。
现在的广南西路,早就不是旧年的那个天下经济倒数的偏远军州了。
去年章惇南征,交趾战败,被迫签下元祐和议,和议规定,交趾需岁贡稻米一百万石,再按市价和买一百万石与大宋。
这两百万石的稻米,使得广南西路官府根本不缺粮!
若非是海路太远,恐怕去年淮南大旱的时候,就会有广西的米,运到淮南救灾。
至于钱?
从前或许缺。
但现在的广南西路,却是早得了天子特旨:大宋天下,最大的两个钱监——潭州永兴场和韶州岑水场铸造的铜钱,直送广南西路。
蔡京在汴京就听说,光是去年一年,这两大钱监所铸造的铜钱,就多达百万贯。
今年更是可能达到一百五十万贯!
再加上朝廷的拨款,广南西路,哪里还会缺钱?
想到这里,蔡京就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起来:“章子厚还真是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