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飘凌离去后,谢衍伸手拂过静室的文房四宝,良久,他才自嘲地笑道:“通天彻地,无所不能……我算什么无所不能?”
“圣人,也终究是人啊。”
圣人的书房在黄金屋之后,名为天问阁,正是来源于谢衍的自号“天问先生”。天问阁封闭已久,等他归来时,才重新打开洒扫,谢衍事务繁忙,也就不去开启后山洞府,只是住在天问阁,方便会客。
三相再度聚齐时,他们的脸上或多或少都有疲惫之色。
上次从道门死地回到微茫山,有圣人压阵,儒道的危机暂时延后,却并未解除。如今魔、道二家对峙之所,名为“白帝城”,正是北渊、中临、东桓三洲交界处,离中临洲边境不到百里。
而这魔与道,一家都不是他们中洲儒道的盟友,而他们恰巧在大雪封路的冬季,于白帝城前对峙。
“统计过儒道各宗门的情况了吗?”谢衍放下笔,撩开珠帘,看向会客厅内呈环形落座的三相,空出的主位正是给他留下的。“相卿,你来说说。”
“是,师尊。”白相卿选择隐世,却不代表他完全不通俗务。谢衍看出他心中有结,便有意带着他,要他学着怎么做宗主,如今威望也是不低。
“百家言明,若是圣人需要,可以集结约七万修士,虽说数量远远不如魔洲大军,但百家法修居多,假如安排得当,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沈游之听闻,先是暗松一口气,又道:“我与大师兄合在一起,可以出七千弟子。”
快八万修士,已经不少了。但是离圣人时代还是有很大差距。
“儒道最鼎盛时,各派的有生力量可以达到三十万。”风飘凌还记得当年盛况,在圣人的引领之下,三十万精英修士足以牢牢守住五洲十三岛最富庶的大洲,无人敢来犯。“今不如昔,但各派确实已经倾尽所有了。”
三相是没有能力让百家各派毫无保留的,也就是因为圣人归来,众宗门才有了信心,认为哪怕被卷入战争,也有一战之力。
“如今之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谢衍随手一点,三相面前便凌空浮现一幅卷轴,在纵横交错的地图上,三洲交界处,河流贯穿一线,两翼有山峦,群山之中,呈现出白帝城的虚影。
他再一指,便有道门与魔门的势力分布两边,隔江对峙。
“白帝城有怒澜江为屏障,易守难攻,道门擅道法,定会利用地势。”
沈游之放下茶盏,肃然道:“此为东线,萧珩领北渊魔兵主力,白帝城又是攻向清净山的必经之路。萧珩手握四十万大军,必定要从此地经过,不可能轻易被打退。”
“守城者是谁?”风飘凌问。
“道门剑神,叶轻舟。”白相卿道。
沈游之低头抿了一口茶,眼睫轻颤,隐藏在绯色长袖下的手,握住腰间的蓝田美玉,可见他内心颇为煎熬。
谢衍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小徒弟,也不点破他的纠结,又随手一点,让白帝城周遭的立体地形,在那卷轴之上完全复刻出来。
“目前正是冬雪期间,双方都在休养生息。”风飘凌又说道:“我认为,这一战会在明年开春时打响,而陆机正是抓住了这个间隙,打算与我们谈判,具体可以看他到底想谈什么,再决定我们的下一步计划。”
“等到开春吗?”谢衍本是背着身看向会客厅上悬挂的字幅,是当年他亲手写下的“兼济天下”。
听到风飘凌的分析,谢衍的左手负在身后,长袖垂落,却是转过身来,笑道:“也许萧元帅认为,道门也会这么想。”
“师尊觉得会生变?”
“萧珩此人,最强不在他的个人实力,而是他如鬼如神的兵法。”
谢衍与殷无极为敌亦为友,这漫长的争斗中,他与萧珩也不是第一次碰上,哪怕有他的问天之能,也不能完全猜准萧珩的动向。
臣服于帝王的孤狼,知道寻常计谋瞒不过圣人,便是索性放弃精密布局,只凭借自己的战场本能临场发挥,看似毫无章法,却是天克谢衍的推演。
他是天生的将领,把兵不厌诈发挥到极致。
“萧珩的魔道,是将帅之道,他手下的兵马越多,他便越强。”
谢衍看见沈游之无意识地握紧了杯盏,却久久没有饮一口,心中微叹,却道:“道门虽然也部署了近十万修士,但是……”
“叶轻舟,不一定会胜。”
*
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当圣人与魔宫军师达成一致,认为可以一见时,一切手续都可以跳过。
第三日,陆机便带着魔宫使节亲至微茫山拜谒。
北渊洲尚武,常年军备。陆机在军中的职位为军师,在魔宫则是承担丞相的职务,主要掌管内政与外交。
他与萧珩,一文一武,分割了魔宫的政与军两大权柄,分别是魔君之下的二、三号人物。而将夜与他的暗影卫承担监察职责,作为第三方势力,均衡这两大权柄,维持魔宫稳定。
此次陆机愿意深入中临洲腹地拜见圣人,已是放低了姿态,拿出了极大的诚意。儒道与魔门哪怕并非友方,却也不是开战状态,所以保持了基本的克制。
陆机踏问天阶上微茫山时,正是朝阳初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