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景云顺着李峤的话点头,态度十分坦然:“我确实相中了一位小姐,只是她家境贫寒,我也深知家里爹娘不会同意,所以才不肯成婚,想着等有朝一日有了功名,到那时才好叫家里同意。”
说着说着,景云才忽然发觉李老三给他的借口是如此完美,又重情又合理,还不会影响景家的名声。
等将来筹算落定,横竖没人见过,就说这小姐一病死了,到时候兰娘不在,没了把柄,自己什么样的娘子小姐娶不来。
好,实在是好。
第65章人参
景云话说得着实痛快,可那茶房里头的人却听得心头一震,冷意顿生。
宋沂站在后头,见靠近门板的曾玉英僵着身子不动弹,有些担心想凑过去看看,曾玉英却执意不肯挪动身子,仍旧固执的将耳朵贴在那继续聆听。
“可惜可惜。”李峤叹着气,“我有个知己好友,她的姐姐极端庄贤淑的,生得也好,她家里豪富,父母许诺将来出嫁情愿陪送小半家财,少说也有十万。
只是我那好友先前听说了景兄这些传言,他便有些犹疑不定,所以才叫我来问个明白。前头那番试探,实在是为了这位小姐将来考虑,还请景兄莫怪。”
十万?!
景云亮起了眼睛,这怎么不早说呢,他有些抱怨,早知道就不该把话说的那样死了。
话都说出了口,景云总不能立马反口,只得持着拐杖哀伤道:“还请李兄替我婉拒了吧,我这心里头的小姐身子不好,这一二年恐怕我是不会想着旁人的。”
只是到底舍不得,景云最后留了个扣,希望李峤能明白他的意思。
“好说,景兄能饶我孟浪已经是大恩了,传个话有什么的,请千万放心,我一定把话带到。”李峤点着头。
随着人声渐渐的走远,曾玉英才扭过了头来看着宋沂,沙哑着问人道:“你都听见了?”
宋沂直视着人,“他们话说得这样响亮,哪里听不见。”
她见曾玉英并未迁怒,而是双眼一红,就知道自己没看错了人,上去搂着人的肩膀嗐了一声,“不就是景公子心里有人么,这算什么?像我大姨母成天挂在嘴里说的,天底下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多的是呢。
要我说,你瞧上他才稀奇,都城里好的不知有多少,还用得着在金陵寻摸?今儿过来听到了也好,可见是神佛都在保佑你的。”
“可现在怎么办,大家都知道了?”曾玉英只担心这个,谁管姓景的死不死,她的脸面才要紧。
“这正好呀,”宋沂惊奇道:“谁听见什么风声了,难道你家里头已经议定了?外头没听说过呀,可见是没定准的,既然如此,回头不提起来不就没事了,难不成她们还能上门问你答应不答应的吗。”
再说了,在金陵景家确实有背景有家世,可若是他们到了延清县,七品县令也能揉搓他们成圆成扁。
曾玉英想了想,拿袖子一擦脸,“你说的对,将来好的多着呢!”
她嗤笑了一声,庆幸道:“看来咱们昨日红娘庙没有拜错,红绳娘娘不忍心看我嫁个窝囊汉,才叫我听见的,你听听他最后说的话,人还没死呢就已经考虑接茬的了。”
曾玉英解了心头气,便想赶紧回去,只是泪水好擦,可揉红了的眼睛却一时半会没法掩饰。
回去众人问起来时难免生疑,宋沂索性推到了自己身上,只说自己和曾玉英走到半路,为了争古今第一咏月诗斗起气来,彼此不让就把人给气哭了。
景娘子听着好笑连忙过来劝说,徐娘子也暗自高兴帮着助腔,慧娘和苏娘子过来圆场,众人哄闹了一通,等诗评选出来,叫徐娘子得了第一,便更把先前的事抛在了脑后,连曾玉英的不自然都以为是诗句没得冠的缘故。
等宴席散了场,曾玉英没被景娘子挽留住,一言不发的就带人回了延清,回家找她娘痛快哭了一场。
听说哭得眼睛核桃一般大,好几天都消不下去。
边荣还特意写了信纳罕呢,上回输给徐娘子也未见曾小姐这样伤心的,看来这回宴会她丢大人了。
哭了也好。宋沂看着边荣的信心里松了口气,哭完了也就能把这事儿给忘了。
只是她是这样想的,曾玉英的娘亲却没有。
这位一直待在县城不动弹的官家娘子,竟出乎人意料的特意来了一趟金陵,在码头附近海内楼上下了贴,专门请宋沂过来赴宴。
宋沂知道自己那些小伎俩瞒不过这位大娘子,老实去了那,见丫鬟仆妇全都待在门外守着,屋里只有晏娘子与一个老嬷嬷,便抢先开了口:“不用晏娘子询问,我实说了吧,这事儿确实是我先听见的风声,我怕事有万一,过不去良心,所以才想法叫玉英听着的。”
“你就不怕我们恼羞成怒?”晏娘子直到如今,才认真的打量着自己这个女儿在县城结识的好友,想从宋沂的神情里看到些什么。
宋沂叹着气:“也这样想过,瞧,您不就为了这事来了么,还摆了个鸿门宴的。只是,即使如此,还是得去做呀,谁叫我和玉英是朋友。”
偶尔打趣胡闹沾光的朋友也是朋友呀,总不能真眼看着人生路走错了道吧。
作为朋友,如何能在这时候冷眼旁观?
“好,我坐了一夜的船,听见你这句话就足够回去了。”晏娘子闻言露出了笑容,竟难得的叫宋沂看出几分真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