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事三姐没叫上凌一,主要就是怕到时候赵家伟拿凌一当挡箭牌,说什么好歹夫妻一场,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凌一儿子还在赵家,下半年还要上学,把家里钱都拿走了,孩子怎么办。
总之,为了杜绝赵家伟对凌一进行道德绑架,三姐压根就没告诉凌一,自己把女儿给妈妈看着,叫上六弟大姐二姐还有五妹,外加她老公,一行人乌泱泱地坐车往大山村去了。
到了大山村,三姐就往赵家门口一躺,开始哭天喊地。为了今天,她还特意穿了身大姐的土了吧唧旧衣服。
三姐以前见到村里人闹事,就用的这一招,什么老太太老大爷往地上那么一躺,警察来了也拿她们没办法。
更何况,赵家伟也不敢报警,要真报了警,还得追究他打人那事儿。
最后硬是闹了好些天,凌家人天天来堵赵家门,曾经的姻亲闹得现在跟生死仇敌一样。后来三姐还放话,再不赔钱,她就去报警,打官司,反正钱她必须要到。
最后,赵家伟私底下提了只家里的土鸡,还有一筐子鸡蛋上凌家道歉。
三姐想起赵小小跟她说过,她四妹和赵家伟离婚的时候,竟然只给了一千块离婚补偿,气得她大骂赵家伟不是人。但就算是一千块,赵家伟也还欠了七百块。
想到赵小小母女最开始那艰难的日子,三姐不仅找赵家伟要到了她的医药费、住院费啥的,还给凌一要回了七百块,赵家伟说好要还,不然三姐就要报警。看他是想简单的还钱,还是想干脆点坐牢。
事实上,三姐这事儿,要真闹到派出所去,赵家伟也不过是赔点钱的事,较真起来也坐不了牢。这年代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很多地方都还没有普法,很多罪呢没有严重的后果,人家都不算。
可赵家人不知道啊,她们就知道三姐那气焰嚣张的,欺软怕硬惯了,压根儿也没想到三姐就是纯粹的胡搅蛮缠。
最后赵家伟是先赔了三姐五百块医药费,至于凌一那七百块,还得等他回去凑一凑,暂时还拿不出这钱来。
所以等钱凑够了,赵家伟就来还钱了。倒不是因为他积极,是因为三姐临走前说一个星期后她去找凌一问钱到没到,没到她就去报警。
凌一不懂发生了什么,但送上门的钱,哪有不收的道理。
赵家伟还了七百块,本以为能得凌一个好脸色,没想到凌一收了钱,连句谢谢也没有,转头给客人拌菜去了。
赵家伟趁凌一往厨房里去,赶忙朝里面的赵小小喊:“哎,小小,来爸爸这儿。”
赵小小疑惑抬头,她做作业呢,她爸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没事找事,他没正事做,她可有。
都说什么样的人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以前在赵家,原身和赵家伟对赵小小那是不当回事,赵小小那时候性子可懦弱了,谁都可以欺负她。现在呢,跟着凌一生活,别的还没学到,先学到了凌一的臭脸。
“有什么事啊?”赵小小语气有些不耐烦,放下笔走到窗口。
赵家伟进不去,门关着的,人顾客都在外面等着挑菜。
从前赵小小哪敢这样和她爸说话,赵家伟皱紧眉头,这丫头,跟了前妻后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
“爸给你五块钱,你跟我说说妈妈最近都和哪些人走得近。”
要搁以前,赵家伟说给赵小小五块钱,赵小小都以为是过年了。可现在,虽说五块钱对赵小小来说依旧是不少的零花钱,但自打见到赵家伟棒打妈妈和三姨后,赵小小就特别讨厌她爸爸。
“我不稀罕。”赵小小扭头,蹭蹭蹭又跑回去。
赵家伟火气上来了:“你什么态度啊,敢这么和你爸说话,我是你爸!”
不管在外面当了多久的孙子,但在家,任何父母都可以成为“人上人”。
赵小小拿起笔,食指扒拉着下眼睑,朝赵家伟做鬼脸:“略略略。”
凌一从厨房走出来,正好看见这一幕,提醒道:“放下笔再玩,别戳到眼睛。”
赵小小瞬间老实,听话地把手放好。
凌一抬头看向赵家伟,语气平淡中透露着一丝嫌弃:“你要买菜吗?后面排队去,不买别耽误别人买。”
客人们刚才看赵家伟又是给钱又是自称爸爸的,就知道他是老板的老公或者前夫,他插队,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可现在看老板的态度,似乎和他不熟,于是有人就不乐意了。
“就是就是,后面排队*去,没点素质。”
赵家伟气得咬牙,脸涨红:“行啊,你们娘俩这么对我,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这天过后,赵家伟还真就再也没出现了。
凌一从赵家伟那儿收回七百块,自己和夏风又凑了四百块,花了一千一买了台彩电,不用等到过年,家里终于用上了电视。
可谁知,彩电是有了,但电视一点开,一片雪花白,原来,电视要想看到内容和节目,还得交电视费,一年几百块,投算下来,一个月二十块。除此之外,要想看一些精彩的非地方和中央的台,还得额外交点播费。
当然,也可以像楼上刘大姐家一样,买个一百多块钱的天线,俗称锅盖,就是个卫星接收器,能接收很多电视信号,但需要好好调整位置,不然信号不好容易花屏。
锅盖的性价比很高,但信号有时不太好,而且能接收的电视台也不多。
所以想了想,凌一还是选择了有线电视,每个月交电视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