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然后……范仲淹自请补外,出京去了。
1031年,翰林学士宋绶又上言还政。
1032年,五月,进士林献可请皇太后还政。
八月,滕宗谅与刘越因应皇宫大火一事,认为太后执政,引起上天不满,请太后还政。孙祖德、刘涣、石延年等,也纷纷奏请太后还政。】
东汉
邓绥叹道:“好熟悉的场景啊。”
当初大汉地震,也扣锅到她头上,说是阴阳失调。
还有永初元年时,郎中杜根和同署的郎中一同上书进谏,也让她还政。
但她不喜,就下令杖杀了这些人,剩下个杜根装死逃过一劫。
还政是借口,向皇帝表忠心,想升官才是真心。
商城开放后,她买了东汉的史书,在她去世后,杜根不就如愿以偿,被刘祜以公车特征入朝,拜为侍御史了么。
所以,估计是这帮大臣看皇帝年长了,向皇帝表忠心呢吧。
【当大臣们上书还政的奏折纷至沓来时,刘娥不再容忍,这次的龙袍祭祀太庙事件,还是一次同大臣们的对抗。
如果不是大臣们声音太激烈,或许刘娥也不会想出这么一招,从明道元年十一月折腾讨论到明道二年二月,刘娥顶着激烈反对穿了龙袍。
64岁的老太太了,干啥非得折腾这么一出大戏呢!
折腾这么久,就为了过把穿龙袍的瘾?
肯定不是,这简直是明晃晃的扇了一巴掌在众大臣的脸上。
让我还政是吧?
那我就穿龙袍给你们看!
真想知道,当大臣们看着刘娥穿龙袍祭祀太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众大臣:要气死又不敢发飙的感觉!她穿龙袍还是他们逼得不成?
刘娥看了一眼底下众大臣憋屈的脸色,嘴角上翘,内心暗笑,算一下时间,龙袍祭祀这件事发生在十年后。
以后若是有人上折子提还政,她不介意把这件事提前。
【可惜的是,刘娥逝世后,宋仁宗召见群臣,哭着说:“太后病重不能说话,临终前数度牵扯身上衣服,是何意?”
参知政事薛奎说:“大概是衮冕的缘故,太后不愿穿着衮冕见先帝。”
仁宗醒悟,下令给刘娥换上后服,然后入殓,陪葬宋真宗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旧制,皇后的谥号本是两字,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的皇后,谥号为四字。
刘娥穿后服下葬,在政治上也终归是把她定性为皇后,回归传统。】
武曌和刘娥在不同时空,同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身后事她们又管不了。
总不能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吧!
【最后阴谋论一下,这次女帝风波,说不定和隔壁辽的宫廷政变有关。
萧绰的儿子辽圣宗死后,继位的辽兴宗不是皇后萧菩萨哥所出,他的生母是辽圣宗的妃子萧耨斤,于是萧耨斤隐匿遗诏,谋害了辽圣总的皇后萧菩萨哥,其家人也遇害。
辽是少数政权,争权夺位起来一点都不手软,都能明着杀人夺位,萧耨斤杀死先皇后自己当了皇太后,后面还和亲儿子又夺权,也是个狠人。
萧菩萨哥和刘娥的境况非常像,继位的皇帝都不是自己的亲儿子,这就有个深层矛盾在。
而刘娥和萧菩萨哥平常有书信往来,听闻萧菩萨哥惨死,自然惺惺相惜。
这让刘娥展开了联想,如果她还政,失去权力,会不会也马上被清算呢?
大家不要怀疑没这个可能,大宋有些臣子还挺极端的,章惇、蔡京为了给自己的新党争权,就敢联合起来谋划废掉支持旧党的太皇太后高滔滔,赵煦差点都在废后诏书上签字了。
还真是挺讽刺的,被誉为“女中尧舜”的高滔滔都差点被士大夫们弹劾废除掉。
所以,文人的嘴是最会说了,不跟我们一队的就谋划废掉,跟我们一队的捧上“女中尧舜”的美名。】
第27章第2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