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万的寒州兵被打得只剩八万,战况不可谓不惨。
而且是在蔺南星此前已让逢力传书,通知了寒州的监军太监注意北鞑动静的情况下。
但凡守边的将军有把监军太监的提醒放在心上,寒州军都不会被鞑子打得这般溃不成军。
要知道寒州最靠近边塞的“云城、定城、雁城”三个城池,各个都是地势险峻、固若金汤的军事重地,说其有以一挡百之能也并不夸张。
就是在这样的天险地利之下,寒州的北军竟还一连失了大虞两城,死伤了这么多兵士。
蔺南星在脑子里翻找出如今在寒州守边的主将,低声骂道:“白巡这个饭桶!”
傅逸丹沉默片刻,认同了这个说法,不过他不善言辞,也不太会骂人,便继续道:“如今两军在雁城对峙数日,雁城比起前面两城地势更险,易守难攻,寒州附近的州县又都派出了援军,这几日应当就到了……”
他语气稍微松了松,道:“我离京前,朝廷还未曾收到北军的凶报,寒州应当是不会再沦陷了。”
蔺南星手指敲打着桌面,虽有些气愤,却也不算太过上火。
偌大个朝廷,出几个酒囊饭袋、国之蠹虫其实也算是合情合理之事。
可惜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那白巡估计一时半会还有命可活,兴许也会有戴罪立功的机会。
朝廷这边应该会再派出几个可靠的京官与偏将,去盯着那饭桶别继续做出蠢事,因此只要粮草补给充足,打回丢失的两城是迟早的事。
蔺南星曾为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手上经过的军报不知凡几,这种你来我往的摩擦和征战,他见过太多。
但真打起来了,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蔺南星暗叹一声,又问道:“你此去扬州,行程匆忙,可是圣上给你额外派了差事?”
傅逸丹站直身体,在观察了一眼四周的情况,几乎是贴在蔺南星的耳边,道:“圣上让属下将徐威一党的财产全部收归,即刻送往寒州以做军饷,听万岁爷的意思,之后应当还有其他扬州的官员要被拿来开刀。”
难怪景裕要下令,让蔺南星带人犯星夜兼程进京。
朝廷有心要从扬州官员的身上剥金子出来,可不就怕夜长梦多,口供有变,就没理由掏人家底了么。
蔺南星点点头道道:“徐威的财产吴王应当在帮忙看守着,你过去直接向他讨要便是。”他提点道,“国家大事上,你若遇上麻烦,都可寻吴王相帮,但莫要和人走得太近,我们都是天家的奴婢。”
傅逸丹应道:“是,属下明白。”
蔺南星又和傅逸丹两人喝了几碗茶水,多的话也没什么好聊的了。
他舒展了下筋骨,将肩膀打开,深吸一口气,起身对茶棚里的差役们道:“奉圣上口谕,全部差役听令,即刻起星夜兼程,将押送人犯押送进京!”
第176章新贵秦屹知道:“奴婢秉持此物,便可……
炎天暑月,若张火伞。
含凉殿里却是气候清爽,浮瓜沉李,一丝暑意也无。
数个冰盆冒着缥缈寒烟,宫女们摇着雪香扇,扇中附着的龙脑香随风散开,凛凛凉意沁人心脾。
景裕斜坐在案前,懒懒地翻看此前从内阁大库里取来的实录、起居注等皇室相关档案。
他前一阵刚过完“千秋节”,年岁又长,已是十六岁的少年郎,身高也又长许多,眉眼间褪去了童稚,显得越发锐利俊逸,身上的天威日渐深重。
算来他为帝执政至今已有两年。
期间他利民的事做了些许,糟心的事也没少做。
但若要以一言概括他的治国之道,说句精励图志,绝对不会出错。
如今的大朝会,在景裕的积极推动下已彻底改成了每日一朝,一旬一休沐。
除非景裕病得起不了床,不然他就是烧迷糊了也要日日上朝,绝不罢朝。
甚至今年夏日的避暑行宫,他也没去几日就班师回朝了。
要知道安帝在位之时,每年还未到三伏的天气,皇帝就已经带着嫔妃和重臣们前往行宫避暑纳凉了。
景裕今年初夏时被朝臣们劝了一劝,就应了这些人的请求,去行宫待了几日。
行宫依水而建,气温确实凉爽又宜人,不像京城里,似个大烤炉,离了冰盆哪怕躺着都要出汗。
景裕对行宫十分满意,带着一众奴婢们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可第二日他一上朝,就觉得浑身不得劲了。
京中四品以下的小官是没权利进皇帝行宫,伴架同行的。
因此他开朝会的朝臣,竟少了整整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