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大清话事人笔趣阁 > 第540章 北方金字塔和吴国蛛网(第1页)

第540章 北方金字塔和吴国蛛网(第1页)

从嘉亲王永琰带兵闯入和府,众目睽睽之下抢走和珅宠妾萧小七的那一刻起。和府的捞面的下场就注定——滞销。四九城的人鼻子都很灵,捧高踩低,不带一丝犹豫。消息如同春天的风沙,一夜吹遍全城,四九城的狗子都知道了。次日起,和府门前车马稀。捞面?狗都不吃。大家抢着去东宫吃饽饽。嘉亲王府的厨子蒸的一手好饽饽。一端上来,大臣们抢着往嘴里塞,直竖大拇指,夸地道。……永琰抢萧小七的举动看似很莽撞,实则一点都不冲动,属实精妙。觊觎美色的因素最多占3成。他就是故意的,直接打压和珅,等于间接打压皇阿玛。事关皇权,没有谦让。借着紫禁城被袭,乾隆被迫让渡顺天府以及京畿一半武装的机会,他必须趁热打铁,确定自己无可撼动的准皇帝地位。他向户部索要50万两,是为了给自己这边的骁骑营、虎枪营、善扑营和西山健锐营发双份军饷。身兼顺天府尹,九门提督两职,永琰有足够的底气做四九城的主子。权倾一时的和珅算个p。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等一连串耀眼的官职,在刀把子面前啥也不是。和珅是依附于皇权的。他对永琰的威胁为零。……白天抢人,晚上办事。永琰诧异地发现,小七在塌上颇有一番滋味。次日清晨,他拿了一方沾染了污迹的苏绣亵衣,令人送去和府。和珅气的差点吐血,躺倒了。这下,朝廷内外都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主子。和家军,一夜之间溃不成军。至少有5成的人改吃饽饽。捞面的时代结束了,饽饽的时代开启了。和家军干将,户部左侍郎宣布也喜欢上了吃饽饽,这就意味着永琰再下一城——户部。……顺天府尹——事权。九门提督——兵权。户部——财权。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出来了,乾隆距离太上皇只差一步。目前之所以还能维持现状,是因为嘉亲王担心地方督抚不满,造成北方崩溃。弑君父?那是不可能的。在封建时代,杀父继位是颠覆王朝统治的根本,是自己打破皇权的合法性。君臣,父子。这一套理论体系支撑着皇权。纵然是李世民,也不过杀兄弑弟,没敢弄死老爹。……由于父子失和,清廷中枢指挥失灵。各省督抚都收到了军机处“就地防御,对内剿杀乱民,对外坚垒拒敌”的旨意。香山脚下,传教士主持修建的棱堡。西山健锐营拉出了10门重型劈山炮以及2门二将军炮,在100丈外展开炮击。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法兰克传教士蒋友仁望着眼前腾起的白烟,恍惚间,似乎看到了自己儿时居住的小花园、塞纳河郊区,还有奔跑的自己~这一刻,他的眼泪抑制不住了。嘟囔着:“今儿的风沙太大了。”……“皇阿玛小心。”永琰好似换了一个人,小心搀扶乾隆,站在高处俯瞰炮击。那个纯真少年已死,阴狠青年淬火重生。成熟了~乾隆只望了一眼,便知此子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心中无限感慨~对于帝国来说,储君阴狠是好事。对于自己来说,储君阴狠却是坏事。腥风血雨的老年生活终于降临喽。炮击许久,大部分炮弹划过棱堡上空,直接从头顶过去了。……乾隆皱眉:“为何命中率如此之低?”何国宗开口了:“回皇上,这正是棱堡的精妙之处,地基下挖,城墙的三分之一低于周围地面。臣下去传令,让大炮抵近到50丈内轰击。”“去吧。”炮手们很郁闷,好不容易将一发10斤重的铁球砸在棱堡上,造成损害却很轻。城墙精巧的角度,卸力明显。传教士们交头接耳,很是欣慰。……午时,何国宗拿出了总结报告。“12门大炮共计发射了110枚实心弹,仅有15枚命中。棱堡缺损9处,皆为小缺,结构无碍。锁在城墙上模拟守军的死囚200人,死伤13人。”众人震惊。惊呼不可思议。乾隆扭头,慈祥的询问:“太子,你怎么看?”“儿臣认为棱堡乃军国利器,非福长安在淮安弄的那些破烂堡垒可比。朝廷应该重赏这些传教士,授予兵部主事衔,令他们为我大清督造千万棱堡。”“好,好。”乾隆扭头:“你们想要什么?”“请大清皇帝允许我们自由传教,让上帝的福音降临东方~”……乾隆望着永琰。“太子~”,!“有皇阿玛在,儿臣岂能僭越,但请皇阿玛圣裁。”一众臣子乌泱泱跪地,高呼:“请皇上圣裁。”乾隆表面欢喜,心中冷笑。逆子,你不是不敢僭越,你是不想揽上这事。他高声道:“传旨,即日起,准各国传教士在各省自由传教,建教堂,吸收教徒。”“军机处拟旨,加盖玉玺。”“朕,一言九鼎。”5名传教士齐刷刷跪地。高呼万岁。他们热泪盈眶,哭的不能自己。从南怀仁到蒋友仁,从明到清,耶稣会终于撬开了东方大门,容易吗?……5名洋主事分别进入兵部和工部任职,承担铸炮、修棱堡等工作,为我大清效力。同时,他们派人回欧洲,请求耶稣会速速派遣大批传教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无论将来这片土地的主人是清帝国还是吴帝国,是和平还是硝烟,耶稣会的狂热教士们都将不畏艰难与死亡,只求使命必达。传教,本就是逆天而行。撬开一个拥有3亿人口的帝国,那是多大的荣耀?上帝不会忘记的。……实际上,蒋友仁故意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他设计督造的这款小型棱堡,没法量产。棱堡,是欧洲工程学、几何学、弹道学的集合。没有他的现场指导,大清帝国的无知武官领着文盲劳工,依葫芦画瓢修出来的棱堡防御效果至少打5折。7折都有可能。在宫廷里待了几十年,蒋友仁熟读儒家经典,和几十名士大夫打过交道。他发现清帝国的精英阶层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务虚不务实。热衷模糊,厌恶精确。热衷理论,厌恶实践。似乎什么都懂,但是什么都不精通。他们擅长玩弄一些机智的文字游戏,以及引经论典的考证。他们是很优秀的吟游诗人,但绝对做不了工程师,因为帝国的精英们压根就不懂数学、物理。归根结底,儒学就不是一门实学,而是一门模糊的社会生存哲学。……总之,当第一间尖顶教堂在南城拔地而起,俯瞰周边时。南城百姓目瞪口呆~士大夫沉默不语~满蒙八旗视若无睹。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顽固而骄傲的大清朝低下了野蛮的头颅。再不下猛药,八旗真的要回关外了。各省的剿匪公文雪片一般送到京城,北方狼烟四起,只不过暂时没出现李自成这样的大寇而已。过去的三个月里,北方各州县联合士绅剿杀的300人规模以下的反贼事件,已超500起。……吴皇宫,书房内。李郁浏览由情报署提供的北方军情,也不由得感慨:清廷真正做到了扼杀义军于摇篮当中。乾隆利用零星分布的绿营汛兵联合本地士绅豪强,实现了对广大乡村的有效镇压。这里有一个时间差~出现李自成,需要发展时间。义军击破乡绅庄园获得粮食,攻陷城镇从而获得制式武器、更多粮食。还不够,还需不断击败小股官兵,吸纳降兵,掌握战术。然而,北方士绅发现即扑杀。官绅武装吃的饱,兵器好,有组织有援兵,有军饷有犒赏。麾下武装好似嗜血豺狼,在本府乃至临近州府来回奔跑,杀的人头滚滚。动则屠村灭镇。乾隆将地盘交给士绅,士绅又将地盘内的食草动物交给豺狼。从而形成了一个很稳固的金字塔式镇压链。……李郁走上寝宫阳台,眺望远方。周围入眼翠绿,宁静优雅。由北方军情,他联想到了老马的《君主论》,此书堪称暴力美学和统治艺术的集大成者。内容之大胆,令人读后心惊肉跳。如果乾隆阅过此书必定拍案叫绝,任命老马做国师。李郁暗想,有乾隆这么一个对手,假使自己手腕稍微柔弱些,恐怕都笑不到最后。好在,乾隆懂的,自己都懂。乾隆不懂的,自己也懂。打破乾隆的局很简单,只需自己施加一点点的外力,打乱北方稳定的结构。……李郁沉思许久,对北伐计划有了大体轮廓。扭头说道:“通知江浦总兵胡之晃,来苏州陛见。”“是。”一名女官记录后,匆匆离开寝宫将纸条交给在皇宫前殿办公的秘书处,逐层下达。……“臣,四海票号总经理刘金鑫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标准的三磕九拜。李郁待其完毕后,才指着旁边:“坐。”“臣不敢,陛下面前岂有臣的位置。臣还是站着吧。”“好。你送来的票号扩张计划寡人看了。这次召你来,就是谈谈票号的未来发展。”“臣洗耳恭听。”李郁抽出一张纸。,!“你先看看。”……刘金鑫虽没考过进士,但作为山西票号硕果仅存的专业人才,也是半个金融外行。越看,越震撼。甚至惊喜的抬头道:“陛下,才是票号业的祖师爷。”李郁欣然接受了这个夸赞,笑道:“票号乃帝国财政的关键辅助,十分重要。寡人治下,需实现省城——府城的网点全覆盖。具体的规章你来拟定,人员是关键。”刘金鑫想了想,还是问道:“请陛下示下,雇员出身、籍贯是否有限制?”“暂不设限,你先把架子搭起来,另外,可以搞一座东山会计学校培养所需雇员,隶属于四海票号之下。”“遵旨。”这就意味着,刘金鑫可以启用一部分山西老乡作为班底。依托同乡、同窗、同年搭建人际网,是有现实依据的。非三同,双方就没法建立互信,永远陌生。……“陛下,臣斗胆请示,四海票号是否要涉足钱庄业务?”“当然。”票号,专注于远程兑换、存贷。例如,在湖南的军需商人,可以拿着军票直接去当地的四海票号兑换成现银。例如,广东的商人,可以拿着银票到湖北兑换成现银。例如,富人可以将大量现银存入票号,异地取银。例如,需要资金的商人可以向票号借银。……而古代钱庄,专注于钱币兑换。铜钱兑换白银,银锭兑换银币,洋钱兑换银币等等。……“票号和钱庄需要合二为一。除了传统的存、取、兑、贷四项业务之外,还应考虑一个新业务,信用汇票。海关制度已经落地,洋商和华商的生意来往缺少互信,需要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机构搭桥。你听明白了吗?”刘金鑫骨头都轻了几分,颤抖着回答:“臣明白了,陛下这是要实现真正的汇通天下。”“嗯。待时机成熟改个名字,叫四海金融。”“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内部制度尤其关键。不要试探寡人的刀锋,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你明白吗?”“臣明白。”刘金鑫再次跪地磕头。只听得李郁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去吧,随时做好在北方清统区开设网点的准备。”……刘金鑫是山西人,不可能投靠财政大臣胡雪余。这一点很重要。为了让刘金鑫卖力干活,自己必须给他任用山西老乡的权限。此外,内政部的触手也在逐步向票号内渗透。李郁亲领内政部,将大量秘密资金投入内政部,人员规模急剧扩大。他基本延续了杨妃生前模式,内部分为“邮差“和“坐探”。坐探定时收集情报,交给邮差。邮差逐层上交,之后汇总,情报分析。坐探——邮差——分析师——陛下,一道很清晰的情报网络。内政部名义上是情报机关,实际上更像一道信息链,没有审讯,没有杀戮,没有横行霸道,就这么默默的运行着。……情报人员的忠诚和纪律问题很难解决。所以,李郁创造性的搞出了“人员新陈代谢”。坐探启用3年,就换一批新的。新的躯体,总是比旧的好用。情报署不可能新陈代谢,因为刘千底下的许多人不可替代,专业很强,而且知道的太多。内政部就不一样了,细作皆有主业。3年坐探期满之后,他们依旧是军官、士兵、技术工、邮差、小商贩、门子,一样正常生活。而且他们所知甚少~只是收集身边物价、民情、坊间传闻、胜败盈亏等等,可以将他们视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日记爱好者。最后,交给最伟大的日记大师——陛下。……李郁认为自己经营内政部的是一张“蛛网”,自己位于中心,默默感受着任何方向的异动。外人想破坏蛛网,很难找到关键突破口。而破坏者只要出手,蛛网就会震动,自己也会被惊醒。随后,派人去蛛网破损处。修补,抓人。……让我们站起来,高举双臂,大声赞美:18世纪最伟大的情报大师、经济大师、暴力美学大师,平衡战略大师——陛下!:()大清话事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