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之想了想问道:“萧国律法,抓住这样的人应当如何?”
“如果有人抓到这样的人,主犯便会直接被送去凌迟处死;如果犯人有家人,就算他家里人不知情,也会被抓起来判刑,而主犯的妻子更会被流放两千里;主犯之外的犯人,如果有立功表现,只杀头不没收财产,没有立功表现不仅要杀头还会被抄家。但如此重刑重罚,仍然断不了这种风气。元之,你新奇想法最多,要想更绝此事,可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凡事要破,则要究其原因。拐卖者贪财图利、受经济利益驱动是主要原因,因为有较大的收益,总有人以身试法。高压之下仍不能根绝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协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人家的孩子,即使丢了,也没有那个本事追回,买卖同罪虽然起到震慑作用,却也给被拐者带来风险,一旦不从,就很可能被杀,并不能根绝此等恶事。”这种事,在她那边都时有发生,高元之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从加大侦办力度和实施干预上给萧翦一点点建议。
萧翦是那种铁血手腕、雷厉风行、说做就做的人,他次日上奏朝廷“掠贩人口为害,请饬地方官捕治。”传令各州县加大侦办力度,要求地方官验认到人口便仰根问来处,牒送所属州府付本家。官员多抓罪犯有奖、渎职也会受罚。
于是各地对当地人贩子进行了更严厉的打击,要求劫掠之事,即时擒拿,不使漏网,前后抓获人贩子数百人。对于审理人口拐卖案的官员,也有一套赏罚制度。一年之内,地方文武官员如果能够捉拿人贩或捆掠人口的流棍,都将记录在册,抓获越多,奖励越多。而那些在拐卖案中渎职的官员也会受到处罚。假如一地出现人口拐卖而未能抓获犯人,反而被别处官员查获的,原事发地的官员根据情节严重的程度,每五人罚俸一年,十人罚俸二年,十五人降一级调用,二十人降二级调用,满五十人者革职。
同时他又是心怀悲悯之人,说服朝廷动用公帑替那些贫困家庭赎回孩子。因为除了不合法的略卖和诱人口犯罪之外,还存在一种无奈却合法的贩卖人口行为:贫困家庭由于无力抚养未成年人口,只好将自己的孩子卖掉。
因为贫穷而卖掉自己的孩子,尽管不是犯罪,却无疑是骨肉相离的人间悲剧。这种赎买的干预方式,虽然意味着朝廷默认这种人口交易为合法,但由于许多被父母卖出去的儿童都被朝廷赎回,导致不少人家均不愿意再掏钱买。因为收养后被朝廷发现,又会被赎回去,尽管经济上或无损失,却白白浪费了工夫。对于实际上被贩卖的萧国儿童数目而言,朝廷的赎回政策可能是杯水车薪。但萧翦出于仁者爱人之念,为贫困人家赎回无奈卖掉的孩子,正是萧翦心底无奈却又珍贵的悲悯之处。
--------------------
名动京师
==================
这天上朝时,任尚书都官员外郎的蒋湛上书,由于萧翦的霹雳手段,买卖儿童的现象少了,但南方贩卖成年人口之风又严重起来。当时江淮一带的人贩子,常到虔州拐骗人口,然后贩卖到岭南一带。
此时朝政已有太后垂帘把持,军国重事,权取处分,皆由太后做主。萧翦知此事如能破,萧国拐卖人口的弊端将会在多年内一蹶不振,于是自请挂帅,由蒋湛协助,组织解救行动便毫无悬念的被准奏。
得知萧翦不日就要动身前往虔州,高元之便担心起来,人贩子心狠手辣,便想一同前往。萧翦笑道:“区区人拐子,尚不如流寇,你的心上人还没有那么娇弱。此去山长水远,我担心你舟车劳顿,你就在京中等我回来,从前我得你在身边心安,如今你在京中稳住我的后方,我才好在前方放心布局应战。”他似乎是成熟了,好像不再需要高元之了,可她心中并不失落,反而有种自己的小树苗逐步长成参天大树的成就感。
得知他去的虔州,高元之又连夜翻查沿途至虔州的各地志,了解当地风俗人情、历代官吏治理详情后,又与萧翦秉烛夜谈,又打听了解蒋湛此人,告知萧翦此人可堪重用。
萧翦得意道:“元之性警敏,晓书史,会识人,是本太尉优秀的军师,若不是心仪于我,我还不知道用何种办法将你留在身边呢!可下次再不许熬夜看书,瞧你眼下这般青黑。”萧翦摸了摸高元之的脸蛋道。
二人相互依偎,高元之又对他絮絮叨叨许多,注意南方瘴气啦。萧翦常年作战,出入不同地区,瘴气此等小事,他早有应对之法。但高元之就是不放心,反复说反复要他记住,听的他只有用嘴堵上她的嘴,又是一夜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拂堤杨柳醉春烟。
萧国交通不便,萧翦从京师前往虔州,又带有禁军,速度不快。途径戎州时发现,此地偏僻,交通闭塞,民风未开。居住在那里的,大多是土著百姓,思想观念相当迷信落后,生病的时候从不知道求医问药,只相信鬼神,戎州民间都认为人生了病是鬼神作祟,所以家中有人生病时,总是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耽误治疗而病死的人很多。
萧翦命当地官员,派出郎中,下乡为百姓治病,传授医疗知识,并请来石匠,把治病的药方刻在各要道显眼处的大石头上,以教育此地百姓生病了要吃药治疗,千万不要去相信什么鬼神。并张贴告示,严禁巫师巫婆装神弄鬼骗人害命。在萧翦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人才开始懂得医病的知识和道理,民风渐渐开化起来。
途径邓州之时,正碰上当地的地方官征集了数十万民工,要在京西路所属的邓州修建一项叫美阳渠的水利工程。为了修建这条美阳渠,老百姓要负担十分繁重的徭役,有的不堪其苦,被迫背井离乡,只弄得邓州上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萧翦目睹这些惨状,便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这条美阳渠修成之后,仅能灌溉州县的少数公田,老百姓并不受益。而且工程耗资耗工过于庞大,得不偿失,纯属地方官员好大喜功,祸害百姓。于是,萧翦便将调查的情况写成奏折,申奏朝廷,停止了这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修建,为此地百姓减轻了负担,避免了一场劳役之灾,使邓州民众能够很好地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他所路过的地方州县,时有一些奸诈诡秘的人,利用假名冒替、瞒报户丁等手段逃避徭役,这些瞒漏的徭役负担便转嫁到普通百姓头上,使那些规规矩矩的百姓徭役负担格外繁重。
为平衡老百姓的徭役负担,堵住逃避徭役的漏洞,萧翦在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后,列出了诡名挟佃等十二种逃避徭役的现象和解决处理的办法,并允许瞒报户丁、假名冒替以逃避过徭役的人自己申报,一下子就查出隐瞒的户口三十万户。如此徭役均衡了,朝廷的赋税也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
到达夔州之时,官办的盐井每年都要向民间强行征集柴草,致使老百姓劳苦困顿以致破产者不断有之。萧翦到后,首先蠲减了盐课,而后又省掉了老百姓输送柴草的苦差使,极大地减轻了当地农民的负担。同时他还察觉到三司衙门内账目不清,典籍散乱,办事手续繁琐,官吏差役相互猜疑作弊。针对以上弊病,萧翦设立了勘同法:凡钱物出纳及人员差遣,均用符契,可大大减少民间计账费用。
路过舒州地段时,水势十分险要,谓之石牌湾,过往船工胆战心惊,船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萧翦又组织地方官民动员民工三十万人,凿河十里,以避其害,使沿河百姓和过往船只皆受其利。
三个月后,终于到达虔州,萧翦想方设法搜查抓捕人贩子,并通过明查暗访,先后查出并解救被拐卖的人口二千六百余人。对这些被拐卖的人口,他先把他们统一集中到知州衙门,给以饮食,然后一个个问明他们的来历和家乡住址,发给路费,遣送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