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原东家不差那几个钱,就连地里的收成一道儿盘给了魏家。
魏大牛就给他的堂弟、堂侄儿们找了事儿做,第一个任务
就是准备秋收,再然后倒不是播种了,他们这一带是没办法种两季稻的。但可以继续中白菜萝卜土豆啥的,这些作用耐冻,哪怕值不了几个钱,那也比荒着地来得强。
瞅着其他人都忙活开了,杨冬燕抱着小孙女,也不管她听不听得懂,只管自己一个劲儿的叨叨着:“让你大伯你爹好好干活,做挣些钱,多置办些家当,回头你们姐妹仨都有大笔的嫁妆,就不会嫁不出去喽!”
犯愁啊,仨孙女一个比一个胖,到时候可咋嫁出去呢?
然而,其他人完全理解不了杨冬燕的担忧,在他们看来,猪崽姐妹仨长得多有福气呢,要不是因为同族人,他们老早就替家里的子侄提亲了。
对了!
就有人悄声问方家人,问他们家会不会找人跟魏家提亲去。
说的肯定是猪崽姐妹仨,因为窝头如今已经是秀才了,将来铁定是要娶城里姑娘的,咋样都轮不到他们家的姑娘。
可猪崽姐妹仨嘛……
“你傻了?老魏家以前是咋说的?说窝头以后起码要娶秀才的妹子,还说猪崽以后肯定是要嫁秀才的。你瞅瞅我们老方家,你看谁长得像秀才!”
也对哦,不提这茬大家都忘了哟。
“想想前些年,大牛他们家穷得都没米下锅了,咋就一转眼那么能耐了呢?就不说窝头这个秀才公了,你看看这地儿,这庄子这田产,都是他们家的呀!”
“是啊,想想就跟做梦一样。”
其实,哪怕他们以前就知道老魏家今非昔比的,但感触还没有那么深。就算是跟着大牛二牛干活的哥几个,看到的也是铺子和宅子。
但要怎么说呢?
乡下的庄稼把式,哪怕做梦都想在有生之年盖新屋,但实际上他们更看重的还是田产。要不然,当年杨冬燕力排众议非要盖新屋,而不是置办田产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跟她讲道理了。
基本上,他们的需求有仨。
其一,娶妻生娃。
其二,置办几亩薄田。
其三,盖几间新屋。
但就算是心最大的庄稼人,做梦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身边的亲眷居然买得起近百亩的良田。
不敢想啊!
尤其这个庄子的总体面积肯定是大于百亩的,因为还有盖房
子的土地、河流水井、家禽家畜的窝棚等等,包括土质不是很好的山地。
光是能产粮食的田产就差不多有九十亩的,哪怕并不是所有的田产都是上等的好田,但也很吓人了。
等第三天大清早,吃过了一顿原汁原味的农家早饭后,杨冬燕一行人坐上马车晃晃悠悠的回省城去了。
这时,才有那跟随大牛好些年,如今算是这个庄子的庄头,告诉大家伙儿。
——这个庄子呀,走人情托关系,原东家还免了好多,就这样也花了三千两银子。
吓死一群没见识的乡下人啊!
望着已经远去了的马车,他们第一次清晰的感觉到,杨冬燕那一房人是真的不一样了。
“好好干活吧,别家是没人拉拔辛苦度日,咱们运气好,摊上了一门贵亲,还愿意伸手拉拔一把,再不好好干活对得起谁呢?”
“就是呀,去年各村死了多少人?就咱们村,一个个都好好的,愣是盼到了朝廷发的赈灾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