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来是读过书的人,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赵二奶奶的奶奶,那得是清朝年间的人了。这种封建时代的老太太说的话,能信吗?他心里觉得好笑,表面上却又不好表露出来。
显然村民们也不信这话,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怕这顿饭吃不成了。有小伙子说:“赵二奶奶,您说的这是封建迷信。什么投错鱼胎的人,哪有这么玄乎……”
话还没说完,老太太举起手里的拐杖,老实不客气地往这小伙子脑袋上敲了一下,骂道:“你小毛孩子懂个屁!你光着腚的时候我就看你撒尿,这有你说话的份儿吗?”
那小伙子揉着被打痛的脑袋,不敢开腔了。村民们都知道赵二奶奶喜欢倚老卖老,也没法跟这九十多岁的人较真,只有都不说话了。但老太太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
“我啥时候说这是投‘错’鱼胎的人了?人面鱼不是投错了胎!这种鱼是家里过世的老人变的,他(她)对人间还有留恋,或者还有未尽之事,才宁肯投鱼胎,都要回到这世上来!你们说,这种鱼能杀吗?能吃吗?那是要遭天谴的!不但不能吃,也不能卖给鱼贩子,因为那也等于是杀了它。这鱼只能好好地养着,我奶奶说了,这种鱼的寿命很长,能活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呢。”
赵二奶奶说的话,已被认定是迷信无疑,人们自然嗤之以鼻。唯有一个人听呆了,甚至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这个人,就是李秀英。她忽然想起,母亲正是几个月前过世的;母亲在世的时候,并没有这条人面鱼(如果有的话,母亲和村民们肯定早就发现了);更重要的是,母亲就是跌落进这个鱼塘淹死的。其实母亲跌进鱼塘溺亡,并没有任何人亲眼目睹,是大家发现尸体后,根据现场的一些迹象和下雨路滑等因素,推测出来的。民警实地勘察后,也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便定性为意外身亡了。对于这个结论,李秀英并无异议。因为她在这个村里长大,对纯朴的乡亲们十分了解,也想不出任何谋杀的动机,就没有追究了。
但是现在,她听到赵二奶奶的话,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难道母亲的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亦或者,母亲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以至于她即使变成一条鱼,也要回到他们身边?
李秀英胡思乱想的时候,村长带着镇上的一个鱼类养殖专家来到了他们家的鱼塘。看来人面鱼的事已经传到镇上了,还引来了专家。村长说:“大家让一下,请专家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鱼。”
这位专家四十多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蹲了下来,仔细地观察恰好游到水边来的怪鱼,片刻后,说道:“没错,这确实是一条人面鱼。”
有人问:“这种鱼真的叫人面鱼吗?”
专家:“对。”
那人又问:“这鱼真是人变的吗?”
专家:“怎么会是人变的?”
那人说:“赵二奶奶说,这鱼是投了鱼胎的人,有灵性的,还说是家里过世的老人变的哩。”
专家笑了:“这是迷信的说法。人面鱼其实是鲤鱼与鳜鱼的后代,但出现的几率很低,是极为稀有的鱼类品种。据说韩国就发现过这种人面鱼,被鱼类爱好者饲养在家中多年,已经活了二十多岁了。”
村民们恍然大悟,集体发出“哦”的一声,只有赵二奶奶一脸不悦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反正该说的话我已经说了,要怎么办,随便你们吧!”
说完这句话,她便杵着拐杖,弓腰驼背地走开了。一边走,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村民们不再管这老太太了,最开始提议喝鱼汤那人问道:“专家,这鱼到底能不能吃呢?”
专家想了想,说:“吃肯定是能吃的,但吃了的话,有点可惜。我刚才说了,这可是很稀有的鱼类品种。”
韩宝来眼珠一转,问道:“那不吃的话,这鱼咋处理呢?”
专家说:“放咱们农村可能没啥用,但城里的一些鱼类爱好者,喜欢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鱼,用作观赏或者收藏。要不我帮你问问吧,看有没有城里人愿意买这条鱼。”
韩宝来还没来得及说话,李秀英突然说道:“不用了,这鱼我们不卖。”
韩宝来转身望着老婆:“干嘛不卖?”
李秀英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有说:“我不想卖。”
韩宝来还想说什么,村长打断道:“这鱼是你们的,卖不卖你们自己在家商量。”
“对,这事咱们管不着。”村民们——特别是肖长柱这个光棍汉——关心的是有没有酒吃。“宝来,你刚才说请大家吃全鱼宴,还算数吗?”
“当然算数了!”韩宝来大方地说,“不过人面鱼咱就甭吃了。其它鱼,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