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又领着我到记者部、编辑部、广告信息部、技术部、办公室等部门熟悉各位同事,了解工作程序和流程。我看见每张办公桌上都堆摞厚厚的书籍和稿件,大家有的在伏案写稿、有的在翻书查找资料、有的在联系外采单位、有的在讨论宣传选题……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气息,完全颠覆了我在通镇广播站那个小空间里的视野。回到五楼播音部,何老师把我交给了叶老师,让她先带带我,也就是我与她搭档播音。何老师把男播的岗位转交给我后,他以后的工作就是播音审听和广播剧编导,依然与我们在一起办公。我和叶老师搭档,主播《桃阳新闻》和各类专题性节目,另外两位女播音员以文艺和文学类节目为主。叶老师告诫我在播音录制前,一定要做好话筒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备稿尤为重要。我的嗓音条件虽然不错,但播音效果不是完全取决于嗓音,要在熟悉稿件的基础上,把握好语气的连贯和节奏,这样才能播出稿件的内涵,做到准确地传声达意。鉴于我初来乍到,对播录设备和播音环境生疏,叶老师让我专心熟悉的稿件,由她负责装配磁带、录播操控、选辑音乐、编辑合成等工作。叶老师还说,我能顺利上岗,是因为何老师多次申请“下岗”,作为同行,她知道何老师还可以继续播音,但为了我的“机遇”,他把岗位提前让给了我。我深知走进这个大门的不易,我能报答何老师的,就是在这个岗位上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不能辜负何老师的一片苦心,还有洪台长、叶老师他们的期望!从个人的方面来讲,我的“这碗饭”能否端牢?取决于我的敬业态度和工作能力。我面临两种结果:播音好,留人;播音差,走人。所以,我只有一条路:播音是我的“救命绳”,我要牢牢地抓住这条生命之绳!得益于叶老师在录播时的悉心指导,以及何老师在审听时的谨慎细微,我很快根除了一些以往的不良播音习惯和语调,再加上两位老师除了言传身教外,还拿出了他们个人的专业教材和资料供我学习,我感觉到我的进步是明显的。何老师告诉我,台里分管技术的马副台长刚听到我的播音时,对他说:“这个播音员是你推荐的吧?是个关系户?和你相比还是有蛮大的差距啊。”何老师说:“你可能是听我的播音听习惯了吧?这和你们搞技术有点类似,熟练操控一个新设备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只要有基础和天赋,时间长了自然会学懂摸透。”马副台长的技术不高,他的职务是论资排辈提上来的,平时讲话喜欢阴阳怪调。我当时来电台面试,他不在。何老师因为了解马副台长的为人,所以回答他的话也是一语双关。一周后,台里召开台务会议,最后匆匆赶来会议室的是一位西装革履、头发油光锃亮、拎着时尚公文包的中年男同志,我平时没见过。他进门就问何老师:“从哪里挖了个新播音员来啦?前两天在家里听收音机,好像不是你老何的声音啊。”何老师“呵呵”笑了笑,洪台长接口说:“你除了开会,平时都不露面,台里的变化你当然不晓得咯。”那位男同志说:“我这不是专门在跑广告业务嘛,多联系点业务,台里就能多增加点收入。您要让我老呆在办公室,没有业务主动找上门啊。”“小刘,这位是我们广告信息部的郑主任。”洪台长介绍说。我站起身向郑主任打了招呼,他笑着对我说:“嗯,播音还可以,有老何的风格。”会上,洪台长部署了下阶段的几项重点工作,其中播音部的任务是,配合记者部录制新闻和专题节目,参加全省优秀广播节目评选活动,另外由何老师牵头组织年度广播剧的创作。会后,我对郑主任的身份有些好奇,就问何老师。何老师告诉我,郑主任原来是市里的青年干部,也属于市里的高干子弟,本来准备作为梯队人才培养的,后来个人出了点问题,调到市电台来了。他平时不用签到上班,主要到各单位跑跑广告业务,独来独往很自由,他每年都是台里的广告创收大户。何老师因为要专心创作广播剧剧本,全省优秀广播节目参选作品的录制就由叶老师负责。叶老师对我说,稿件组织由她和记者部去落实,我到时专心备稿就行,她还说这种评选活动,除了写稿记者有名次奖,播音员也有播音名次奖,她要我认真对待,争取一起拿到播音奖。三十三调到市电台工作了,与市电视台同一栋楼,同一道门进出,我也见到了让人羡慕的对象:电视台播音员。但都是女的,没有男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