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男人就该沉稳些,杨轩如此,确实从小到大都没让父母操过什么心。
可他总是把事情压在心底,独自承受,杨荀偶尔也会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杨荀没再说多,只是道:“为父也不敢告诉你娘,既然平安回来了,这事儿就不提了。”
“那刺客的事情,可有眉目?”
杨轩道:“暂无。”
杨荀点了点头,又问:“今日圣上可是提起卷宗一事了?”
“是,”杨轩上前一步道,“文书明日便会交到儿子手上。”
“为了得到那册文书,让你在羽林卫吃了这么多年苦,确实是为父对不住你啊。”杨荀负手在后,语重心长道。
杨荀是当年的状元郎,而杨轩身为他的儿子,又自小聪慧过人,哪怕成不了状元,中个探花也绝非难事。
可为了得到记载卷宗的文书,硬是掐断了杨轩的文臣路,让他在刀光血影里闯荡,几乎是拼了一条命,才爬上这禁军统领的位置。
可杨轩心里并未有什么怨言,他回应道:“阿耶说的哪里话,这本就是儿子自愿的。”
文臣也好,武将也罢,无论如何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虽说年少初进羽林卫时,确实觉得苦累不堪,可若不是父亲给的使命,他不一定会有今日的成就。
见他坦然,杨荀也不再庸人自扰,接续道:“不过,若要重审枫亭诗案,还需要一册联名诉状,你只管负责把卷宗弄到手,至于这件事情,就交给为父去办吧。”
“此事,儿子已委托给金陵杜太守了,”杨轩顿了下,交代道,“这次下江南,儿子再三考量,觉得杜启明是个可用之人。”
听他说完,杨荀面露诧异,“没想到你竟会如此上心?”
“李首辅对阿耶有再造之恩,儿子本就该竭尽全力。”杨轩从容道。
其实杨荀出身寒门,年少时处境艰难,若不是有幸得到李迟明的接济与教诲,他兴许连科考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李迟明既是杨荀的恩人,也是他的恩师。
可八年前那场枫亭诗案,诸多文人受到牵连,李家更是被连根拔起。曾经的翰林院首辅沦为了贬谪蛮荒的地方官,有人窃喜,也有人唏嘘。
而于杨荀而言,只余满腔愤怒,他想做的,就是重查此案,还李家一个清白。
但这毕竟是杨荀自己的私心,他本想让杨轩走到卷宗这一步就作罢,之后的事情无需再让他参与,届时哪怕当真出了什么事儿,兴许也能靠圣上的信任,保住他这个儿子。
可没想到的是,杨轩竟然已经先他一步做好了筹谋。
一时间,杨荀陷入沉思,旁人都说他儿子冷心肠,眼下看来,并非如此。
夜深后,杨荀走出书房。
行至门口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又转过身去,朝里头的人道:“对了,你阿娘前日去了一趟将军府,同公孙夫人提了下结亲的意思,公孙夫人也对你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