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恐怕也还有部分缺额啊!”
张同敞回应道
“这便是第二策了,国债不仅只发行给两广地主,也发行给自贸区和市舶司的海商!安南等国秋收比两广还要早!可向海商发行部分国债,作为资本,让市舶司海商在安南等国秋收一结束时,便马上购粮,如此一来朝廷便能在江南清虏治下尚未秋收时便已经筹集好粮食,发动战事!”
周邦稍稍思虑片刻,也赞同道
“臣以为张判院此二策可行!”
朱由榔也觉得豁然开朗,不得不说,虽然国债也好,海贸也好,都是他教给张同敞的,可人家名臣之后的脑袋瓜子就是比自己灵光,立刻就活学活用,将这些超前的金融手段运用起来。
如今东南亚那几个小国都已经被收拾过一顿,门户洞开,而且东南亚又是“一年三熟”的地方,秋收很早,江南、湖广这边还在收夏粮的时候,人家就开始收秋粮了,届时自己便可以依靠两广和东南亚的粮食,趁满清那边还没秋收呢,就打它个措手不及!
讨论完粮食问题,确定在夏收后、秋收前动兵,接下来的战略问题就没这么多疑问了,基本上都是按照内阁和军中几位都督的意见综合来办。
最后决定,主要分为“三攻三守”六个方面用兵。
三个主攻方面,由朱由榔亲自御驾亲征,实际由李过指挥的光复中军,自湖广东征江西、直指南直隶;李定国率领光复左军大部四个师,自闽南出发,与福建巡抚张家玉配合(为了应对福建方面战事,将张家玉闽南巡抚改为福建巡抚),打通福建,北取浙江。
还有便是郑成功的海军,从福建到浙江,沿海骚扰、破袭,配合明军攻势,并且率主力舰队自长江口而入,与吴王势力一同准备策应明军攻打南京的战役。
至于三守,则是由堵胤锡统筹,高一功的光复前军大部为主力防守湖广,应对满清河南而来的清军压力;文安之统筹,川东土司和中军袁宗第所部(川东秦翼明等部改编为中军第六师),防守川东,应对四川方向;左军同知刘文秀留在云南,并且就地新组建左军第六师、第七师,加上原本的一个师,防御云南、贵州。
虽说眼下还有半年时间,但提前安排总是没错的,各种征兵、粮饷、军械事宜都可以提前安排。
想到这里,朱由榔又转头对工部尚书胡璇道
“胡卿,武备局那边情势如何,军械生产怎样了,可否够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胡璇正色禀报道
“新式火铳产量已然得到突破,随着湖广大冶等地分厂建设起来,再加上水力车床广泛使用,火铳月产量已然将近四千支!目前已经生产了万余只,预计到明年六月份,总数能达到四万支以上。”
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吓人了,一年时间,生产四万支火铳,在还没有蒸汽机的时代,这种生产速度称雄世界。
“火炮和其它武器呢?”
“新式野战炮生产也已然走上正轨,铁模法应用后,生产速度大幅加快,每月能新铸炮四十门以上,到明年六月,可新得野炮三百五十门以上。至于甲胄、兵械也在加快制造,各个分厂都在扩充人手,臣敢保证,工部必能在明年秋前让全军面貌焕然一新!”
“好!”
朱由榔大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大胜仗,其一是钱粮,其二便是装备了,在战前能将自己麾下三支陆军都全面武装起来,唯有充足、强大的火器才是自己面对满清八旗的底气所在。
“朕不是听说那铁模法铸出野炮过重,且质量不佳吗?怎么这下研究取得突破了?”
胡璇解释道
“经过武备局宋士意和一众工匠连翻试验,他们研究出将大炮分为内外两个身管,内里用铁铸,外管用铜铸,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而且如此一来,重量还比全铁炮轻,寿命又比全铜炮长,可谓两得,不过铸造成本却比原来全铁炮增加了四分之一。”
“成本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过关!”
朱由榔心情大快,一众君臣又商议了其它一些细节,最后散朝前,朱由榔向众臣工打趣道
“眼下,恐怕清虏那边,多尔衮等人没有这般愉快吧?”
众臣皆哈哈大笑,大伙都知道天子所言何事,因为按照时间,明廷这边谈判交换的消息应该已经传达到北京清廷那边了……
所谓谈判,内容很简单,就是交换两个人。
其一,便是用尚可喜交换郑芝龙一家,这是早就就考虑好的。
其二嘛,就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