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往,她们每天见面打个招呼,然后要各自为自己的生存而忙碌,生存两个字已经压垮了所有的空间。而现在,她们好像在为同一个事情而欢呼。胡寡妇心里无比高兴。她永远都记得那一年她来雨兰镇,雨兰镇的人接受了她们。她希望雨兰镇的人们越来越好,她爱这个小镇。以前世道难,大家必须要团结才能勉强活下来。现在的新时代来了,一切都有了新的可能,胡寡妇年轻时那些被生活揉碎了的希望,现在一点点地活了过来,她也有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那种美好的未来,更是要大家团结才能实现。农民协会(二)雨兰镇结束了漫长的雨季,一连好几天大太阳,大太阳下,大家依旧忙着建晒谷坝。“这样的好天气,今年的粮食有望。”哪怕是大太阳下,烈日烤人,汗如雨下,大家依旧盼着太阳出来,太阳出来了,粮食才能长得好。这一段时间都是好天气,大家在烈日下搬着碎石,沙砾,建造晒谷坝。其实,粮食只要还在田地里,就没有放心的那一刻,尤其是这特殊的年份里,每个人都在盼着快点收粮,又担心收谷时下雨,雨兰镇的晒谷坝赶在水稻翻黄前建成了。十村八店的人都过来看这个场地,一下子晒谷坝站满了人。等到水稻黄登了,这个坝子也能用起来了,大家东看看西摸摸,李振花又给大家演示了一下如何打开坝子的棚子。在众人的目光中,那上面的棚子移动了起来,很快就遮住了天空留下了一片阴凉。“怎么设计出来的?”“不愧是读书人,想法就是多,真了不起!”这个棚子是李振花和几个青年同志熬夜设计出来的,棚子的架子采用的活扣,为了方便,整个晒谷坝分成了十等分,每一分是独立的棚子,一旦下雨,可以直接把棚子搭上去,晴天就拆掉棚子,如此一来,有偏东雨,临时雨,都可以避免过去了。下面的水泥场地四周都有沟渠,就算是大雨也能抵抗。众人看得连连拍手叫好。胡寡妇这天反而没去晒谷坝,她之前几乎是天天看着,今天趁着大家都有空,她抽时间来打理自己家的一亩长田。土地改革的时候,胡寡妇其实非常害怕,她怕家里没有男人,只有她和女儿,分不到地,还有那种看笑话的人让她嫁人,就能分到地了。她女儿当时在家,只是说,别急,会有结果。最后的结果却是她和女儿都分到了地,两个人一亩长田,两块地。长田种了水稻,两块地一块种红薯,一块种菜。水稻长势很好,唯一的问题是田坎旁有一些高个穗倒了一些,胡寡妇弯下腰,一一扶了起来。庄稼人就是这样,天天就盼着它快点长,又害怕它长太快了,杆子太高,风一吹就倒。直到现在,谷穗慢慢地低下头,等待彻底泛黄。胡寡妇拔掉了田里的野草,最后坐在田边,看着这一亩田。她心里感到了丰收的喜悦,尽管很累很辛苦,但她心里是欢喜的。去年,她没有交公粮,她心里总觉得不好,尤其是她还进了粮仓工作,吃的还是国家发的粮食。胡寡妇心里盘算着,这些谷子长得好,今年自己也能交公粮了,到时候交完公粮,剩下的粮食就给城里的女儿送去。“胡寡妇!”有人叫她。胡寡妇回过头,路边,私塾里的老先生拿着拐杖,皱着眉头看着她这边。“古先生。”胡寡妇走了过来,这是平安在私塾里读书的老师,听说以前还是秀才,镇上的人都尊称他为古先生。“胡寡妇,你们家平安在城里还好吧?”胡寡妇有些惊讶,自从平安去城里读书了,这个古先生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一是她是寡妇,古先生这种人,是文人,跟她这种寡妇说话,怕名声不好。二是平安去城里读书这个事情让古先生不高兴了,在他看来,一个女娃子家不嫁人在家里帮助丈夫,孝顺婆婆,那就是大逆不道。而现在,对方居然主动跟她这个寡妇说话了,说的还是平安过得好不好?胡寡妇瞬间就警惕拉满了,立马道:“她忙得很,我都没有联系她。”古先生又是横眉冷对:“所谓父母在不远游。”胡寡妇听这话,心里不高兴,又念着对方是平安的老师,于是说道:“平安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做母亲的,肯定要支持她。”古先生摇了摇头,正要说点什么。小路的另一边,李振花跑了过来:“唐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