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元璋的决定,于城是没有意见的。
这个决定从表面看是在抢于城的功劳。
可实际上,一个刚刚招惹过李善长的七品小官,真的能独自完成这个任务吗?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朱元璋便将任务的名头推到朱标头上。
总而言之,朱元璋只是给于城在明面上找了个大的靠山,让于城没有后顾之忧罢了。
“行了,事情也说完了,你也可以走了;咱这还有好多奏折要批呢!”
见于城上道,朱元璋也不再啰嗦,抬手就要赶人。
于城嘴角抽了抽。
刚把主意说完就赶人,真就提上裤子不认人呗。
得,您是皇帝您最大!
“堂弟,我还想和你具体商讨一下方案的细节,能随我一起去东宫一叙吗?”
刚想离开的于城又被朱标给拦下。
于城看了一眼已经陷入忙碌的朱元璋,点头答应了下来。
……
“在各个县城中设定固定的宣读亭,宣读亭数量视县城大小来定;宣读人员就选择落榜的秀才……”
“嘶……这条路好像真的可以走!”
虽然方法听着确实略显稚嫩,且存在不少漏洞,但朱标可不在乎这些。
漏洞可以在找那些在朝堂混迹多年的人精来完善。
朱标看中的是思路,是于城那与常人不同的思路!
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于成,朱标内心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眼前的这个青年,还真是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想法!
从于城的描述来看,这个宣读亭计划只要自己在找人完善一番是绝对真实可行的。
由朝廷选出需要宣传的话语编制成册,下放到各个府州进行统一抄写,再将读物发放到各个县城进行宣读。
虽然每一次读册内容的更新都需要大量时间,但旧读册完全可以重复宣读。
从另一方面来看,正好减少了支出。
至于没有人会去听?
朱标完全不担心这点,只要定一个小小的规矩问题就会解决了。
本以为自己的这个弟弟只是命好才被母后收为义子,没想到这心智也是一等一的成熟。
不行,我可要把握住了,说不定这以后就是自己手里的一员智将。
捋清楚关系,朱标看向于城的眼神更加热切了。
于城被朱标炽热的目光看的直发毛,心里也是疑惑,
这便宜大哥怎么这么看着我,咱也没听说大明太子有龙阳之好的传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