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一惊又一抖,叶乘风看他脸色变白,得意一笑,又说:“你可以做那些青菜豆腐,但是如果不好吃的话,我是吃不下的,如果吃不下去,还谈什么调理身体,听到了吗?我不能忍受不好吃的东西。”
“是,我会做的。”
叶乘风绷着脸吃早饭,嫌弃地看着面前的白粥,说:“粥是吃不饱的。”
家乐把调羹递给他,说:“早上起来,空腹胃虚,白粥细腻,与脏腑相得,喝过粥后,脾胃温暖过来,血脉也渐渐通了,就可以吃些主食了。前代张方贤说的好:‘煮饮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说得就是食粥的好处。”
“吃个粥你说了一大堆,看来你读过不少书嘛。”叶乘风脸色缓和下来,喝了一口粥,“这是什么粥?看上去很普通,后味很足也很香美。放了什么特别的东西?”
“这是百合粥,除了加了百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用小砂锅在风炉子上的火口边煮,小火慢煨,不添水不搅和,任它翻滚,这样煮出的粥粘稠软烂,热热的喝下去,五脏六腑仿佛都被温暖一遍,最是养胃,增食欲又助消化,而且可以排便顺畅。”
叶乘风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又看向小菜,除了几样酱菜,其中一样是黄色的丸状的东西,散发出一种很开胃的香气。
“这是什么?”
家乐答道:“这是姜丸。”
叶乘风冷笑:“我最讨厌吃姜,你却偏偏端上这个,看来不得不吃了。”
夹起一个姜丸一尝,软香带着微辣,很特别。
“这是怎么做的?居然没有姜味。”
“前两天您说喉咙痛,吃姜最有益,我知道少爷不爱吃姜,所以把姜去皮捣烂以淘米水淘洗去味,再以藕粉相和,生姜的辣味被缓和许多而且味道也好。”
还有一碟拌菠菜,浇以酱油醋香油,再加芝麻酱和芥末,很普通,但是很爽口,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可能是火候掌握得好。
几样小菜和白粥叶乘风都吃了,没再说什么。虽然这几样都不是他喜欢的东西,可是他却品尝到了做食物的人的用心,有这份诚心在,不爱吃的东西也变得有滋味了。
家乐一边翻医书,还抽空去善果寺向僧人们学习做素菜的法子。善果寺的素菜在全县都是一流的,家乐找着和家欢相好的小和尚广智,要他想法子弄出寺里最好的素菜食谱。
于是给叶乘风端上的菜肴全是蔬菜豆腐。
第一天。
小葱拌豆腐,炸藕片,拌蔬菜。
叶乘风一脸不高兴:“这是什么破玩意儿?”
“这不是破玩意,是好菜。”家乐站在桌旁给他布菜,“有句俗话叫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种菜最受那些清廉正直之士的欢迎。据说张载最爱吃这道菜,因为这是清白刚正的象征。”
叶乘风脸抽抽,如果不吃他就成了不清白的人了?
硬着头皮吃下去,豆腐软滑配着小葱的清香,很爽口。
家乐又指着另一盘菜说:“这叫琉璃藕,松脆甘香,爽口开胃。是用鲜藕去皮切成琉璃瓦状,入油锅炸透,凉后涂蜂蜜即成。因为少爷不宜吃甜食,所以我没有用蜂蜜,蘸了椒盐来吃。
据说此菜是包公创制的,他用这道炸藕菜来保护人民抨击权贵。相传仁宗时,包拯任开封府尹,见城内运河淤塞,查知是一些高官权贵为一己之私在岸边建花园,拦河建池栽莲取藕,两岸百姓舟楫不通影响生计。包拯获悉,命人制了炸藕进贡皇帝,皇帝一尝觉得非常可口,于是赐名琉璃藕。于是包拯进言,常食此藕延年益寿。于是仁宗下旨依其意下诏,命府尹疏浚河道挖池栽荷。于是包拯奉旨禁止在河这倾倒废土著人,又发动百姓毁池掘污泥,从此运河恢复畅通。为了纪念包公功德,这个菜也流传了下来。”
听他温润悦耳的声音讲述古老的传说,叶乘风一边听着,不知不觉吃了许多。
第二天端上来的是蕨菜豆米汤,烧豆腐,拌山野菜,拌海带。
看叶乘风一脸嫌弃不愿下筷,家乐把菜推他到跟前,用“你敢不吃试试”的眼神看他,说:“本草所载,蕨菜甘滑性冷,主治去暴热,利水,吃后有清气上升的感觉。”
叶乘风夹了一筷蕨菜尝尝,脆嫩软滑,有一股山野的清香,那种口感不是其它蔬菜拥有的。和煮烂的豆米熬在一起,连汤带菜,又浓又香。
“吃上去索然无味,可是再嚼却有股清香,怎么做的?”
家乐答道:“这是寺庙里的做法,把油烧热,放入烧红的盐,趁滚油腾起火时浇入蕨菜豆米汤,听得吱啦一声响,就可以闻到一股清香了,味道非常鲜美。”
叶乘风又戳戳那盘不认识的蔬菜:“这是什么野草?”
家乐正色答:“这不是野草,这是野芹菜,味道清香,只要加点盐就可以吃,尤其对消渴症者有好处。”
第三天。
“这是金钩挂玉牌。”家乐把菜端上来。
叶乘风好奇看过去,金钩原来是黄豆芽,玉牌就切成片的豆腐。叶乘风脸上直抽抽,黄豆芽炒豆腐还起个这么拽的名字,你不怕闪了舌头么?
家乐看出他的不屑,微微一笑,说:“前朝有个才子叫潘福哥,父亲是卖豆芽的,母亲是磨豆腐的。他虽然家境清贫却勤奋学习,最终考上状元,皇帝问他家庭出身,他知道自己的出身会招人歧视,所以他答道:父,肩挑金钩玉牌沿街走;母,在家两袖清风挽转乾坤献琼浆。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黄豆芽炒豆腐叫金钩挂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