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也都一起感叹还是苏禾有福气,从开始抄医书找药材,到这之后的接书局的抄书,还有那三匹布,这都是这几个实现的。苏禾这个小丫头真的是太有福气了,大家都表示以后有事一定要多带苏禾。
第二天,村长带着自己大儿子和村里几个有威望的人,一起和苏禾家里人去量地。地直接连在一起,到时候可以省一道院墙,反正弟兄两个,也就不存在沾光吃亏了,自己家人商量着来就可以了。量好之后,立上界石就算是量好了。村长明天就去镇上衙门把地契办好,这样大家就都放心了。
那几个都感叹苏家要发家了,这样弟兄两个一起盖房的可不多见。都笑着恭贺苏禾爷爷:“你这是养了两个好儿子和几个好孙子啊!看来读书还是好啊!”
有人就问苏禾爷爷:“仁祥老哥,能不能在村里办个私塾,哪怕就教孩子识几个字也好。束修村里有钱就给,没钱拿粮食顶。”
苏禾爷爷考虑一下,跟村长说:“您看村里在哪里腾出一间房子,我每天抽出一个时辰给孩子上一堂课。至于束修就算了。”
有人就说:“那可不行,不是一天两天,这可是经年累月的,怎么也要有个说法。村长您家孩子都上过私塾,这个最明白。”
村长清清嗓子说:“我家小孩子在镇上一月三两银子,大孩子要五两银子。咱们这村子穷,家家户户也都没有钱。再说每天就一个时辰,那就一个月一百文,没有钱的就拿柴或着草来顶。反正你们家有牛,吃的也多,你看行吗?怎么也是村里人沾你们家的光,不过谁让咱们都是乡里乡亲呢!”
苏禾哪有不答应之理,欣然接受这个提议。最后村长在祠堂最外边的空屋子腾出来给孩子们做学堂,几个当家人也都没有异议。谁家还没有孙男半女的,都想送到学堂学习。看着苏家的孩子就这样一步步起来,又有谁不羡慕。
大家都高兴地回家去说这件事,必须让全村的人都知道。还需要招呼大家回家准备沙盘,大家都穷可买不起笔墨纸砚。村长让大儿子去找几个壮汉,去看看那个房子是否有东西,抬抬搬搬收拾一下,明天孩子自己带好板凳直接来上课。村里只要准备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就行,这个祠堂本来就有,直接搬过来先用着,随后做好新的再换。这个村里人没有意见,大家的东西自己孩子们用,这也是应该的。
村长还是有威信的,以后全村人就都知道,每家都在讨论这个事。很多人都站在街里谈论着,有的人家不想送孩子怕花钱,可是又听别人说这可是难得机会,就有些心动。并且又听说可以用草料和柴火顶学费,就有些心动不已。最后就只有三四家表示自家孩子不去,他们其中两家是后妈,一家是后爹,还有一家就是父母太懒,指着孩子干活儿。这一去上学,家里的活不就耽误了,再说不认字也不要紧,种地要认什么字,他们觉得没有用。
苏禾爷爷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家本来在这个村子是个外来户,一直以来都是被边缘化的人家。这次大家给这么机会,就当是为了家里,也要答应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