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杨尧稍微有点诧异,而后笑道:“你小子是这两天捡漏捡出甜头来了。”
边说着,他也边伸手拿起了鱼形石磬,先道了句:“这看起来像是老物件,但品相很普通啊,估计是以前小孩弄着玩的东西,你。。。。。。”
杨尧正想和姜成谈谈捡漏这事儿不要太急躁,要看运气,看机遇的。
结果这话还没说出口来,他就看到了鱼形石磬上的小篆。
“嗯?!”瞬间,杨尧睁大了眼睛,脸色微变,起身拿了个放大镜,仔仔细细的鉴定了起来。
姜成心下带着笑意,俊朗的脸上则露出期待之色,故意问着:“杨老,莫非真有点名堂?”
杨尧则没有回应他的话,依旧瞧着手中的鱼形石磬。
姜成便也没有再出言打扰他,自顾自的倒了一杯茶喝着。
几分钟后,杨尧才面带惊诧的出声:“你小子,这是什么运气?这种物件,怎么可能出现在民间,你是怎么到手的?”
姜成应道:“在地摊上。”
“什么?!”杨尧震惊出声,然后感慨道:“看来你小子最近是走鸿运啊,似这类历史名人物件,一般来说都是被人收藏在家里的,极少有流落民间的。”
稍等,他把玩了下手中的鱼形石磬,又补充道:“不过这只石磬品相确实普通,或许是被人忽略了才流落到民间的,要不是这上面的小篆刻痕磨损痕迹自然,绝不是后期仿制做旧的,我都不觉得它能是真品。”
姜成问:“杨老,那这只鱼形石磬到底有什么名堂?您和我说说。”
杨尧点点头,指着鱼形石磬上的‘金粟道人’印章款,道:“金粟道人,本名蒯光典,晚清学者、教育家、政治思想家、革新派、清流派的重要人物。”
“虽说不是什么知名度特别高的历史名人,但也是注定要了青史留名的人,咱们华夏五千历史,可谓是浩若烟海,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笔记录的人,就算比不过那些名声极大的人中龙凤,但也绝对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这在咱们古董行,但凡能和历史名人扯上关系,再普通的物品都能具备一定的价值。”
稍顿,杨尧想了想,又道:“我记得没错的话,这蒯光典官至诰授资政大夫、二品衔候补四品京堂、学部丞参上行走、京师督学局局长,这官位对比现在,也同样是了不得的大官了。”
姜成听得认真,同时感叹着杨尧的知识积累,更知道了想要具备一定的鉴定眼力,是不仅要了解古董本身的,更要了解历史,知道历史。
因为古董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变化,历史上小小的一点变动,都会造成当时的物件发生风格或者形制上的变化,所以了解历史,知道历史,才能够更好的鉴定古董。
“那价值呢杨老,这只鱼形石磬的价值怎么样?”姜成还是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杨尧思索了片刻,才应道:“这只鱼形石磬应该是蒯光典亲手制作的,他不是专业工匠,所以制作出来后品相很普通,但这反倒成了好事儿,历史名人亲手制作,还有其名号印章款的物件,价值不低的。”
“多的不说了,十来万肯定还是值的,不过前提是你能找到买家,这类物件不算热门,找不到买家出手变现的话,说价值都是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