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征程
一
1984年秋,在贫困中长大的二十二岁的佟淑华,已经名声在外,成了乡里的名人,经媒人介绍,认识了邻村的年轻人陈再旺,妈妈玉芝听说这个年轻人也姓陈,比淑华大两岁,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年龄正好,心里很高兴,心想:自己的娘家也姓陈,说不定几百年前可能还是一家呢,大概这就是缘分吧。其实,据考证,在中国陈氏家族多发源于河南,只是她不知道而已。玉芝见了这个年轻人,一看,人虽然不算英俊漂亮,但是精明,两只眼冒着灵气,心想:闺女嫁给了他,闺女能干,女婿聪明,将来一定有好日子过,于是欣然同意,心地善良的淑华,听了娘的话,经过一段时间接触,陈再旺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情,淑华说:“我妹妹现在BJ上大学,我娘得需要我照顾,我爹不在了,我娘的公公婆婆也需要我抚养,结婚后你得搬过来。”这在农村叫“上门女婿”,可是淑华仅仅要求陈再旺过来,也就是把家安在自己的村里,陈再旺对此也欣然同意,彩礼送过来之后,和媒人定个日子,女婿“过门儿”了,全村的乡亲们别提有多高兴,因为他们的村长可以不走了。而淑华觉得自己能找到一个这么听话的男人,而陶醉在天真的幸福里。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个巨大的深坑,这个深坑带给她的灾难是一生也抹不掉的,一个阴影始终藏在她的心灵深处,纠结着她那颗善良的心。
二
在乡亲们的操持下,淑华给自己盖了新房,把含辛茹苦的娘接了过来,新房和爷爷奶奶的家只隔一户人家,照顾老人也方便。可是不久,佟淑华真的被调到乡里当副乡长去了,三个月后又升为一把手,成为正职了,成为蓝田县最年轻的乡镇干部,而且还是女的,为了有利于新干部开展工作,县委组织部对基层干部进行了大调整,不是掺砂子,而是大换血。这是佟淑华做梦也不曾想到的。
<divclass='gad2'> 陈再旺是陈家的独生儿子,因为大人的娇惯,脑子虽然不笨,能说会道,但是不务正业,念到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他确实也比一般人聪明,回到村里,他不想干农活儿,跟爹说自己想到村里的小学教书,当爹的没办法,为了儿子,就提着两瓶酒到村长家里去求村长,在多年乡里乡亲的份上,村长收了礼,同意了到和淑华结婚时,陈再旺已经是有八年教龄的老教师了。可是当年教书没几天,他就对教书不感兴趣,尤其是教一二年级的小孩儿,是个人就能教,实际上是个孩子王,可是到了六年级,孩子们要升中学了,教师不仅需要认真备课,还要阅读大量的参考书籍,然而他又不肯下功夫读书,可是学校对升学率又有要求,各村都比着呢。
当初陈再旺和淑华搞恋爱时,一听说淑华是村长,心里就有了小算盘,心想:我们结了婚,妳是一村之长,我当个小学校长还不行啊?当时淑华就说:“谁当校长都行,当然你也可以,可是得有两个前提条件,一,能力够不够,二,得班子讨论选举,这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事儿。”陈再旺到了曹庄村后,自然进了村里的小学,还是教他的书,自己觉得擅长语文,就教五年级的语文了。
三
淑华调到乡里当了乡长,成了拿工资、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了,每天要到离家十来里的乡里上班,为此还买了一辆半新的自行车。管理一个乡不像管理一个村,工作很辛苦,每天是早起晚归,为了工作,淑华不想过早地要孩子,可是陈再往想要孩子,最后还是怀上了。1985年十月,她们的儿子降生了,为了不影响工作,淑华让孩子喝村里养牛户的鲜牛奶,爸爸妈妈都工作,照顾孩子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姥姥的身上。玉芝很尽责,也就在这一年,小志刚刚满月,1985年秋,玉芝照顾了八年的公婆相继去世,虽然当官的二儿子时常给家里寄钱,可是平时都是玉芝伺候,乡亲们都说玉芝是个少有的好媳妇。安葬母亲时,二儿子家鹏带着媳妇回来了,他们是开着军用轿车回来的,他们对这位守寡多年、一直伺奉自己爹娘的嫂子表现出了发自内心的敬意,临走时非要给嫂子留下一万块钱,以表示谢意,可是被玉芝和淑华婉言谢绝,弟媳妇说:“淑华因为穷,没念书,耽误了她的一生,淑娟可一定要多念书啊,这钱就算是给淑娟念书用吧。”这样,玉芝才勉强收下。
<divclass='gad2'>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1986年,当她的儿子小志刚一岁的时候,淑华又被地委组织部调到县里任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去了,因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这还是挤时间,回家看看女儿、再旺和娘,最多在家里过两夜,又马不停蹄地走了,在人们的眼里,她是个永不知道疲倦的铁人。可是不久,从学校传出陈老师出轨的消息,这消息不胫而走,最先传到玉芝的耳朵里,后来淑华也知道了,村民们都说:“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枝,一支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惜了淑华这个好媳妇。”但是淑华听到后,并没有和陈再旺争吵、发火儿,而是冷静而仔细地思考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她回到家里,等小丽和姥姥已经睡着的时候,她开始了和陈再旺的长谈,这时的她已经又是怀有六个月的身孕了,想堕胎已经不可能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