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长安那时平生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做「势利眼」,从此就对这个所谓的友人没了期望。更可笑的是,他与金镇抚同在宝鸡驿站里住了两日,对方还跟他打过招呼,有说有笑的,竟从头到尾没认出他这个旧相识来,连对海西崖的名字也仿佛是初次听闻一般。金海两家在长安城里明明做过十几年的老街坊啊……
两家虽然宅子并不相邻,又分属不同的卫所,但街头街尾的一年总要打上几次交道。长兄海定城又与金镇抚年纪相仿,还一同上过学,只是没有进一步交往罢了。海家才离开长安城十几年,金镇抚就把他们忘了个精光,重逢时拿他们当陌生人看待了,千方百计想要套近乎,却将两家真正的联系给抛在了脑后。海长安很想笑,但心里对金家人却更添了不喜。
海礁从海长安这里得知他家与金镇抚家竟然还有这么一层联系,大为惊讶:「爷爷和阿奶怎么也不说认识他家呢?金镇抚一副新相识的作派,他们也顺水推舟应下来了?」
海长安笑笑:「起初估计是真没认出来。金镇抚只说自己是彭同知的小舅子,彭小姐的亲舅舅,又没说身世来历,谁想到这么多?十几年了,他人都胖了两圈,又一副酒囊饭袋的模样,不复少年时的清瘦,让人如何认得出?等后来想起来了,爹娘看到他行事那般势利,也不想深交了。反正我们海家跟金家本就说不上有什么交情,顶多只能算是认识罢了。以后没有打交道的时候,何必费心思去交际呢?」
以后没有打交道的时候?
海礁想起妹妹与彭玉琪忽然加深的友情,心想这可不一定。
第111章队伍减员
晚上住宿的时候,海礁把海长安的话告诉了小妹。
海棠有些惊讶。她没想到自己家跟彭玉琪的外家竟然还有过交情——虽然这交情比水还淡,自家还记得,金家看来早就忘了。
不过从海长安处,她也算是稍稍了解到了一些金家的情况,结合彭玉琪提过的那些,她就大致能猜到,金家是个什么样的人家了。
她饶有兴趣地对海礁道:「哥哥,我之前没想过找爷爷阿奶打听彭姐姐外家的事迹,没想到还能从二叔这儿听说。想来爷爷阿奶也好,二叔二婶也罢,就连表叔公和曹爷爷丶陆爷爷他们,都对长安的人家有所了解吧?咱们是不是该提前找他们打听打听,也省得到了长安后万事不知,两眼一摸黑?」
海礁点头:「我也有这个想法,因此听二叔说完金家的事之后,我就缠着他打听别的了。可惜他离开长安已经有十几年,对近年发生的事了解不多,只能透过亲友熟人来信略知一二罢了。再者,他在肃州丶甘州遇到的熟人,可能也有从长安来的,告诉了他不少消息。」
别的不提,甘丶肃丶兰丶秦诸州卫所里长安出身的武官们,凡是与海长安年纪相仿的,好些都是他曾经的同学,见面后没少跟他互通消息。那些往来大楚与西域诸国的商队当中,也有不少海家父子的熟人,会给他们带来长安的最新情报。海西崖拿到调令后,要提前往长安送信,还是托商队的人帮忙捎的呢。
海棠想了想:「从去年咱们家回到肃州开始,爷爷和表叔公他们就没少往长安写信,估计也听说了不少新消息。可惜我们年纪还小,没事他们是不会跟我们提这些的。不过哥哥如今也长大了,到了长安后,爷爷阿奶应该会让你渐渐熟悉他们的关系网,到时候自然就会把那些情报告诉你了。」
海礁笑着说:「爷奶若告诉我了,我回头就告诉小妹你,不会叫你蒙在鼓里的。」
海棠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这才是好哥哥该有的作派。
她投桃报李,打量了海礁身上几眼:「先前给哥哥做的衣裳,穿着怎么样?今儿赶路,你不肯到车里避风,非要骑马走,没冷坏吧?」
海礁笑道:「当然没有,我好着呢!小妹你做的衣裳舒服又暖和,我穿着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北风凛冽,但我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冷!」说着他还忍不住脸红。海棠给他做的骑装,裤子里絮了薄棉丶缝了羊皮里子又加缝了一层小牛皮,既保暖防寒,又能确保他行动自如,还能防止他骑马久了会磨破大腿内侧的皮肤,实在是细心讲究又周到。可让年纪这么小的妹妹给自己做衣裳,他又感到很不好意思:「小妹辛苦了,这些针线活还是交给别人做吧,你不必如此劳累。」
海棠哂道:「咱们家还有谁?我不做,又有谁能做呢?二婶光是照顾二叔和小石头就够辛苦的了,崔婶要帮着阿奶照顾所有车马行李和仆从,大壮媳妇负责所有人的伙食,都忙得无法分|身,总不能让阿奶动手吧?就算她老人家的眼睛扛得住,只怕也没有足够的力气去缝那些厚实的皮子。」
不象她,有上辈子几十年的女红经验,这辈子又修习了内力,做一件絮棉又加缝毛皮的骑装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费劲儿的工作。她也就是在坐马车赶路期间趁着背书间歇的休息时间缝了几针,外加夜里住驿站时花了几个晚上罢了,都不需要熬夜呢。
海礁想想也是:「小妹你做得又快又好,我觉得阿奶还未必比得上你呢。你明明是去年才开始正经学针线的,竟然学得这么好,怪不得阿奶与崔婶都说你有天份。这下家里人的衣裳就不愁没人做了。」
海棠咳嗽一声:「这个……哥哥你别在爷爷奶奶面前夸我针线好。我平时光是忙着读书练画,就够忙的了。现在咱们家每天都要赶路,也就罢了。等到了长安住下来,我还要恢复每日的锻炼,哪里抽得出时间来做那么多针线活?我顶多就是帮忙做做爷奶和你的衣裳,家里其他人的衣裳要是实在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做,大不了到外头找裁缝代劳就是。长安这么大的城市,总不至于连个象样的裁缝都找不着吧?」
海礁笑着说:「我看你就是想偷懒罢了。也罢,我妹妹这么聪明,可不是给人做裁缝去的。你愿意给爷奶做衣裳,就已经非常孝顺能干了,用不着操心我。外头衣坊里做的衣裳,我也能穿。」倒是接受了小妹打算将家中针线活外包的建议。
他还叹道:「金果走了,咱们家就少了人手,还真是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你身边也没个人服侍,连衣裳都要自己动手。等到了长安,还是让阿奶多买几个人回来吧,就算买不到合适的人,多雇几个帮佣也好。咱们家人口不少,光靠崔叔一家五口做活,哪里忙得过来?反正又不缺银子。在边城有钱都没处使也就罢了,到了长安,没理由还继续苦着自己。」
这就是以后的事了。目前海棠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并没有什么不满。她还不乐意身边天天跟着人呢,想私下避着人做点什么事都不方便。
海家与周丶彭两家分开后,一行人车马数量都大为减少,队伍比先前缩减了许多。同行的人除了自家人,就只有一支商队与零星散客了。过了郿县后,连散客也没有了——他们的目的地本就是郿县。
商队有护卫,海家继续蹭护卫,一路走的又是官道,经过的大都是比较繁华的城镇,倒也太平安稳。不过他们到达武功之后,情况就有了改变。
商队里一个身份重要的成员受不住连日旅途劳累病倒了,高烧不退。他的同伴在武功县请了大夫来诊治,大夫说这病情有点危急,不能再赶路了,必须停下来休养。商队众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在武功县多留几日。
不过这么一来,商队就无法再随海家人去长安了,只能去向海西崖道歉。
海西崖自然不会因此责怪他们,还反过来慰问了病人及其同伴。
武功县距离长安就只有百多里路了,估计两三天的功夫就能走完。只是考虑到海家人口不多,又没多少青壮,还带了许多马车载行李,稳妥起见,海西崖并不打算直接出发,而是转头向武功县的故人求助。
昔日谢文载等人刚被流放来的时候,曾经在武功一带待过,当年熟悉的军官如今还在呢,过去几十年里,也偶有书信往来。如今海家路经此地,向他们借几名护卫使使,想来是不会遭到拒绝的。
海西崖带着谢文载与曹丶陆二人在武功县拜访了旧友,果然成功借到了十名强壮的护卫。
他们还从老朋友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谢文载的同年好友庄士同,如今就在长安,正盼着他们回去呢。老朋友们已打发人快马前往长安送信了,想必庄士同知道后,定会兴奋地迎出城来吧?
第112章路遇
谢文载听到消息之后,又是高兴,又是无奈。
庄士同严格来说只跟他有交情,与曹耕云丶陆栢年都只是乏乏之交。当年他出事的时候,庄士同作为吴尚书的门生之一,也受了不小的连累,但因为家资豪富,四处打点过,才侥幸脱身,却也被远谪他乡,一直在地方上蹉跎。可他安顿下来后,还托人往长安给谢文载捎来了银子,救济一二,又给他带来了亲友师长同门们的后续消息,连带的曹耕云等同批被流放的官员,也受到惠及,谢文载一直很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