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亲戚都是人走茶凉,更何况他的祖父祖母当时都已经死了好几年呢?他一身落魄,势利眼的亲戚又如何愿意认他?就算那时候的周家已大不如前,在长安地界上也不是寻常人能攀附的。
怪不得他小时候,亡父会私下跟亡母说,祖母娘家那边的亲戚都不大靠得住,可惜祖母一心念着亲情,看不清真相呢。
亡父亡母都在长安长大,在那个城市里生活了十几年,想必对几位长辈也更熟悉。他们不会无缘无故说这种话,会这么说,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海礁把上辈子的经历告诉了妹妹,道:「我觉得马家的舅公丶姨婆通通都不能指望。我们若想接近周家人,还是要靠谢表叔公与陶大人的交情。周家人不是正盼着与陶大人交好么?我会在表叔公那边试探一下,能不能找个理由,向陶大人请教一下学问……」
海棠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摇了头:「不可能的。表叔公与陶大人年轻时是齐名的才子,有什么东西是表叔公不能教,必须要向陶大人请教的?哥哥,你年纪还轻,在陶大人这样的长辈面前,要尽可能表现出纯真直率来,不能让他觉得你心机满满丶故作试探。万一他对你产生了反感,你以后想要再接近他就难了!」
「这……」海礁不由纠结了。他是绝对不希望引起陶岳反感的。他还有很多事想做,都需要藉助陶岳的力量。
海棠便劝他:「别心急。爷爷若真能升官到长安去,起码要做满一任,才好提致仕告老的话。你就抓住这几年时间,在长安好好多学点东西,为将来入军中做准备。无论是周家还是陶大人,都用不着你多操心。上辈子没有你,陶大人也把孙阁老一派的人打倒了,周家也勉强全身而退。这辈子他们两家已经联起手来了,怎会再轻易被人算计?」
周三将军没有死于肃州之战,孙永禄被革职离了边军,周家在京中也多了得力盟友,情况比上辈子好了十倍不止,海礁还有什么好担忧的?这世上多的是聪明人,难道周老元帅和几位少将军还不如他一个前锦衣卫密探吗?
海礁涨红了脸,不过,他很快就开始反省:「我活了两辈子,仗着自己知道一些未来会发生的事,就自以为了不起了,竟开始看轻天下英杰来,实在是不应该。周老元帅镇压边关几十年,陶大人更是把孙阁老一伙人都铲除干净了,他们哪里不比我强百倍?我怎么好意思说要帮他们?」
海棠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海礁这个重生新手没有受到惨烈教训就先懂得了这个道理,日后也能少走些弯路了。
她笑道:「哥哥也不必太贬低自己。你懂得时时反省自己,不走歪路,将来总会有能真正帮上他们的时候。」
海礁笑了:「为兄自当每日三省吾身。小妹要是觉得哥哥有哪里做得不妥,一定要及时提醒我才好。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我总会有想不到的地方。」
海棠立刻答应了下来,又问:「哥哥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海礁想了想:「爷爷不知道几时会被调往长安,我今年还打算要抓胡人奸细和江洋大盗的,错过就太可惜了。还有甘州那边,颍川侯世子也不知几时会来,总要救他一救。」
第91章和谈结束
颍川侯世子几时到甘州还是没影子的事儿,胡人奸细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来,但江洋大盗的行踪,海礁觉得已经可以关注起来了。
他开始每日在城中闲逛,尤其特意在城门口处多逗留一段时间,刻意与驻守城门的士兵将官攀谈,尽可能与他们混熟一点,意在尽可能多打探一些进城的陌生人情报。
守城门的将士们不知道他的真正用意,还以为他挂念着出了公差的祖父海西崖,才会每天跑到城门口来等人呢!
没几天功夫,就连卫所的人都听说了消息。顾将军遇见海礁时,还笑着对他说:「你爷爷在高台所遇到了好事,还要再多待一阵子。你不用担心,回了家里也好好安慰你祖母。」
海礁见顾将军误会,只能干笑着认了,但每天的城门之行,他还是要坚持下去的。不管别人是不是误会他,他都要抓紧机会与城门守卫搭话就是了。
除了守城门的将士以外,海礁还把肃州城里所有的客店丶大车店以及愿意为过往客商或外地人提供租房的地方全都逛了一个遍,连几家悄悄在私底下往外租房却没纳税的人家都没逃过他的眼睛。他将那些外来的租客全都见过一遍,确认其中并没有符合上辈子那群江洋大盗或胡人奸细外貌形容的人,才肯罢休。
可即使没找到人,海礁也没有就此放弃。他开始与几家客店丶大车店以及常做外地人生意的食店老板丶掌柜及伙计攀谈,没过几天就与他们交上了朋友,有事没事经过人家店门前,都能随随便便闲聊上两句。
海礁上辈子做了很多年的锦衣卫密探,深谙在市井间打探情报的各种技巧,没过多久就把大部分进城的外地人身份来历都打探清楚了,还从中发现了两个马匪沙盗的探子,悄不作声地报到了肃州卫去。这两个探子被抓起来的时候,还糊里糊涂的,不明白自己怎么就露了馅。
海礁虽然很遗憾没能发现真正的大鱼,但抓到两个探子,也算是有点收获了。他并不介意这两个功劳有点小,只觉得每天苦练苦读之馀,还能上外头找人聊天,顺道抓个奸细什么的,心情都放松许多,这样的日子真是既充实又愉快,。
海西崖直到五月过半,才回到了肃州城。
这时候,楚胡两国的和谈也终于结束了。
陶岳一改从前的低调安静,在谈判桌上大杀四方,砍得胡人使者无话可说,大楚使团上下再无人能盖过他的风头去。
楚胡两国相约停战,胡国作为兴战的一方需得赔礼赔款,金银珠宝粮食骏马牲畜什么的,都可以抵金,大楚正好拿这笔金银物资填补西北边区的军队与民生花销。这笔财物数目之丰厚,连京城来的使官们都看得眼红,无奈做主的是陶岳,他们没法伸手。
除此之外,大楚还会在瓜丶沙二州设置大型互市,并在互市旁设置千户所,保护互市中的大楚商人或百姓。胡人方面需要对前来互市的客商减免税帐,并提供保护,避免客商被沿途的沙盗马匪侵扰。
大楚朝廷此前在孙阁老主张下,采取了弃边政策,目前时局变化之后,这政策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只是内阁方面没那么容易转变方向,还在观望,一旦胡人有任何异动,再次侵扰大楚领土,孙阁老等人就能以此证明自己的英明果决。
西北边军不甘心舍弃领土,藉口互市需要保护,重新在那里设置了千户所,再加上互市通往嘉峪关的路上,还设置有其他千户所丶百户所与哨所墩台,边军在瓜丶沙二州总算保留了一定的军事力量,以防万一。即使胡人真的再起战乱,边军也有信心能保护大楚百姓撤离。
军事方面的安排暂不赘述,两国和谈还有一点是胡人方面最关心的——即三王子的归国事宜。
大楚的官员主张,赎还俘虏的费用另计。从胡人三王子到随他一同攻打肃州城与嘉峪关的将领丶军官们,到后来救人失败被俘的骑兵小队长,有一个算一个,每个都是单独的价钱。只要胡人拿得出钱来,大楚就愿意放人,哪怕是小兵小卒或奸细探子之类的,只要没有死在这一年的牢狱生活中,全都可以赎回。
胡人使团顿时傻眼了。
除了三王子是必须要救回的以外,其他军官将领大家都默认已经阵亡,没想到都还好好地活着。倘若只赎回一个三王子,将来消息在胡人国内传开,那些军官将领的家人还不恨死他们这些使者了?可若要把所有军官将领都赎回去,他们也没那么多钱呀!
使团的人本就与胡人王叔更亲近,却做不了汗王太后与新汗王的主。他们不敢擅作主张,便寻藉口暂停和谈,飞速派人回国报信。不久后胡人王都传回的消息是,汗王太后根本不打算花钱赎人,巴不得没有更多的将领军官回归与己方争权,王叔倒是更清楚事情轻重,咬牙动用了家底,还联合了那些将领军官们的家族,拿出了大笔财产物资,支付了赎金。
如此一来,胡人王叔虽然财力见底,无力东侵,却也获得了许多新的盟友,在军中重新拥有了更大的威望。而本来已占据上风的汗王太后与新汗王一方,则因为引起了众怒,越发不得人心,哪怕手中还握有优势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忠诚将领愿意为他们母子征战了。胡人内部的两大势力,重新回到了平衡,肉眼可见又即将掀起新的冲突。
倘若胡人老老实实遵守停战协定,专心内斗,保证商道通畅,大楚方面就会默认现状,不会轻易采取行动。可一旦胡人重新生出侵略大楚土地的念头,大楚在西域重新布置的间谍情报网就要发挥作用了。哪怕是拼着商路断绝,他们也不会让胡人好过的。没有了商路带来的丰厚收入,胡人又凭什么富足强盛下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