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你管家如何?”
“管家?”庄氏不明白她的意思。
“嗯,就是看账本。”沈云汐附在她耳边,小声将自己的计划说了遍,庄氏只是略微一思忖,便立即同意。
两人达成共识后,沈云汐将庄氏送出琴心斋。
日子过的很快,一直到家宴结束,沈云汐终于找到了机会。
这日,她和庄氏如往常的早起去赵氏那请安。
两人刚坐下,萧元林就来了。
看样子,应该是刚刚下朝,眉头紧锁,神色难看。
赵氏将位置让开,而后亲自端了杯茶过来。
萧元林接过后,轻抿了口后,便心不在焉的放下,“我方才从宫里出来,碰上内务府的王公公,今年的中秋宫宴,可能不举办了。”
“不举办了?”
赵氏愣住,“那我……”
萧云林瞥了她一眼,“我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想趁着这次宫宴的机会,带着你那娘家侄女去宫里么。”
“侯爷,我……我没这么想。”赵氏被戳穿心思,面上有些过不去,解释了半天也没解释出个所以然来。
“不是,侯爷,为什么啊?”
“这中秋宫宴,可是从先帝爷就留下的祖制,怎么说停就停了呢。”赵氏摸着手边,刚做好的几件衣裳,她早早就为了这次宫宴做好了准备,特意从柳谨川那里订了几匹今年新式的料子,做成秋衣。
萧元林没好气的解释道,“国库缺钱,缺军费,不过办还是要办的,只是不如往常。”
“不如往常,那是什么意思。”
“不如往常,就是今年只请四品以上大员,在宫中简办一下。”萧元林道。
“四品以上?”赵氏松了口气,“那咱们是侯府,也是能参加的。”
“哼!只有四品以上官员,不带家眷。”萧元林又道。
赵氏刚松开的眉头再次紧皱起来。
“好了,此事已定,你就别想着带你那娘家侄女了。”萧元林瞥了眼若有所思的赵氏,开口道,“她姓赵,不姓萧,你有空还是多看顾着些衡儿的学业吧。”
萧衡乡试没考好,所以从太学出来,便去了白云山私塾读书。
家中四个孩子,萧焕是武将,不需科考,萧齐接连考了三次都未能中榜,萧豫虽中榜,但名次差,所以萧元林将这一切都归功于赵氏的管家不利上。
当着众人,赵氏觉得面子有些过不去,于是往回找补道,“这孩子读书的事,也不能全怪我呀,我每日还有家事要忙。”
说着,她拍了拍手边的衣料。
“您瞧瞧,这眼瞅着天凉快下来,入秋了,一家子的秋衣又该做了,那买布、量体、裁衣,这都是活计不是。”
赵氏说完,沈云汐捻着帕子的手指微微顿住,随即不动声色的朝庄氏使了个眼色。
接着,她道,“我也想做两件衣裳,不知按照府上的规矩,是交银子还是直接从下月的月例里扣。”
沈云汐说着,便起身,“我这衣服穿了三年,虽还能穿,但洗多了总觉得有些大,所以想再做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