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永秋清了清嗓子,走到摆好的长桌后面。
“大家伙儿静一静。”
“今天呢,我这儿有几个小玩意儿试试大家,看看大家的眼力跟手上的功夫怎么样。”
她边说,边拿起桌上放着的一小把线和一些缝衣针。
“很简单,就是穿针引线。”
“还有这个,”她又拿起几张画了简单图形的纸,“就照着这个样子,把布料给叠出来。”
这既能看出眼神好不好,手指头灵不灵活,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耐心,脑子转得快不快。
学缝纫做衣服,这几样都挺要紧的。
……
一上午时间过得飞快。
喻永秋心里大概有个数了。
她跟陆旺财、王爱莲碰了个头,商量了一下,初步选定了五十个人。
这五十个人里头,大部分是手脚麻利、学东西也快的年轻人和中年妇女。
也有那么几个年纪稍微大点的,但是眼神很专注,做事看着也踏实认真。
喻永秋当场宣布了名单。
被选上的人,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没选上的,虽然有些失落,但看喻永秋说得明白,测试也公平,倒也没什么怨言。
喻永秋拿出准备好的简单合同。
“这是用工合同,大家可以先看看。”
“我们厂子刚起步,条件有限。培训期间,每天会有五毛钱的补贴,管一顿午饭。”
“等大家学会了,能上手做衣服了,就开始计件算工资,多劳多得。”
“合同期暂定一年,如果干得好,厂子效益也好,咱们再续签。”
她把合同递给众人传阅。
村民们大多识字不多,但合同条款简单明了,陆旺财也在旁边帮忙解释。
五毛钱补贴,还管饭,这条件在村里算很不错了。
而且还能学技术,以后计件挣钱,更是让人心动。
大家都没什么异议。
招工顺利完成,厂子,终于可以正式运转起来了。
没过几天,宋家村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尽头,传来一阵熟悉的“突突”声。
一辆半旧的解放卡车,颠簸着驶进了村口。
车身还沾着些许泥点,显然是跑了不少乡路。
车刚停稳,驾驶室的门“哐当”一声被推开。
陆旺财麻利地跳了下来。
他连车门都来不及关好,小跑着绕到另一边,殷勤地拉开了副驾驶的车门。
“刘师傅,慢点儿,慢点儿!”
车上下来一位老者。
约莫六十上下年纪,头发已然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出几分老派人的讲究。
身上穿着一套熨帖的灰色中山装,纽扣扣得严严实实,脚下一双黑布鞋,虽然沾了些尘土,但看得出原本是很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