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岗寨的人早已逃得精光,就连老大、老二的压寨夫人也没了影子,估计这些人眼见合他们三人之力也对付不了韦双梅,大难临头,谁还会坐着等死。
韦双梅带着秦少华二人,抄了三个大王的家,得到了不少的银两,还有一些珠宝,三人自然不客气了,一概笑纳。
有了这一大笔钱,秦少华进京赶考的资费不成问题了,就算名落孙山,夫妻二人有了这些钱,在京城买座宅子,当个教书先生过日子,也比在老家种地强上百倍。
如果不是遇到了韦双梅,秦少华根本就筹集不到钱来赎王思睿,她也必然会被老大收为压寨夫人,要不就只有寻死这一条路。至于秦少华,能不能走到京城都是问题,参加科考更不可能。
夫妻二人得蒙韦双梅之大恩,当场跪在韦双梅面前:“如果不是韦女侠,哪有我们夫妻二人之今日。大恩无以为报,请受我们一拜。”
韦双梅将他们扶起,三人下得山来,秦少华夫妻二人北上京城,韦双梅南下,踏上了各自新的道路。
天地会自从总舵主陈近南被郑克塽所杀之后,日渐衰落。当时,青木堂的弟兄,加上其他一些堂口的兄弟,曾经属意于韦小宝,希望他能担负起天地会总舵主一职,继续领导天地会的人反请复明。
这些人之所以选择韦小宝,原因无非四个,一来韦小宝是陈近南的徒弟,陈近南具有很高的威望,天地会各个分堂的人无不信服陈近南,由韦小宝接替陈近南做天地会的总舵主,能够借助陈近南的影响力,重新聚集会中之人。而且,韦小宝本来就是天地会青木堂的香主,为天地会和青木堂做了很多事,青木堂的弟兄们没有不服韦小宝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来,韦小宝是手刃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的少年英雄,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气相当大。况且,韦小宝还是朝廷大臣,身为正黄旗都统,御前侍卫副总管,手中有相当大的实权,很容易办事。
三者,韦小宝聪慧无比,特别是青木堂的弟兄没人不知道他的智慧无双,天地会中的人,没人的智慧比得了他。韦小宝还凭借自己在朝廷中有权力,救过顾炎武等大儒的性命,深得这些人的拥戴。
还有,韦小宝与西藏的桑结大喇嘛、准噶尔的噶尔丹是结拜兄弟,并且与俄罗斯的索菲娅有一段恋情,对俄罗斯沙皇彼得有恩,容易得到这些势力的帮助,对反清复明大为有利,即使要筹备军队,与康熙皇帝的清政府抗衡,也有那个实力。
应该说,天地会这些人的想法还是很有道理的,韦小宝是振兴天地会的不二人选。然而,韦小宝本身就对所谓的反清复明没有兴趣,在他看来,明朝晚期,由于历代皇帝施政不善,苛刻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官逼民反,天下大乱。相反,清朝自康熙皇帝继承大统之后,施政方面,以爱惜百姓为根本,百姓的日子,比明朝末年好过了百倍,普通百姓痛恨明朝的崇祯皇帝,拥戴清朝的康熙皇帝,民心所向,乃是时代主流。
既然如此,清不该反,复明有何用?再者,韦小宝跟康熙皇帝是打小在一起的好朋友,加上康熙本来就是一个好皇帝,韦小宝对清朝和康熙皇帝有深厚的个人感情。所以,韦小宝绝对不当什么天地会的总舵主,他不会去干那些傻事。
韦小宝在离开京城之前,也就是弃官隐遁之前,曾经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从刑场上救下了天地会的茅十八。事后,他私下秘密会见了天地会青木堂的弟兄,对他们说道:“如果清朝腐败,百姓日子没法过,反清是应该的。可是,现在的情形不是这样,康熙皇帝施政有方,百姓日子非常好过,反清不就是要推翻好过的日子吗?再说了,像崇祯皇帝那样的人,施政不善,百姓艰难,这样的明有复的必要吗?所以,弟兄们最好多思量思量,该不该反清,该不该复明。”
韦小宝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他自己是坚决反对所谓反清复明的。在他看来,反清复明的根本宗旨不是由谁来做皇帝,而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既然明朝的皇帝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清朝的皇帝能让百姓日子好过,这个时候从事所谓的反清复明,压根就是瞎扯淡,完全是本末倒置之举。
由于韦小宝坚决不做什么总舵主,后来干脆潜水了,失踪了,天地会群龙无首,且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来领导,天地会渐趋衰落。
台湾的延平王郑经,是明朝著名人物郑成功的长子,也是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陈近南原是台湾郑经手下的军师,组建天地会,也是陈近南按照郑经的意思,在大陆组建起来的秘密帮会,一旦时机成熟,郑经想颠覆清朝,天地会就是他在大陆的得力内应。这就是说,天地会本质上是台湾郑家的一个秘密组织。
郑经死后,郑克塽继承延平王之位,继续做台湾的统治者。这个郑克塽本身就是一个草包,当初他与冯锡范合谋,杀害了陈近南,自毁长城,使台湾失去了一个中流砥柱的人物,后来郑氏被施琅所灭,清朝收复台湾,都跟郑克塽杀害忠良有直接的关系。
正如崇祯皇帝之时,要不是崇祯皇帝杀害了中流砥柱袁崇焕、满桂这些人,明朝也不会那么快就垮台。
郑克塽投降清朝后,被康熙皇帝封了个海澄公,其爵位与韦小宝相当。郑克塽当年是台湾的实际统治者,那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投降之后虽然封了个海澄公,却是一个空头衔,要啥没啥,很是憋屈。
郑克塽的老婆,就是他的师父冯锡范的女儿,冯锡范被韦小宝暗杀之后,留有一个儿子,名叫冯大海,不但有一身相当高明的武功,而且为人精明,并且野心不小。成年之后,作为舅子的冯大海常常在姐夫郑克塽面前撺掇:“姐夫,与其像现在这样寄人篱下,过这窝囊日子,不如想办法东山再起,今后重新占领台湾,把失去的一切再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