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退朝之后,翰林院的顽固学究们便聚在了一起。
“咱们的陛下,莫非是对自己有什么误解?”
“无论如何,咱们的目的达到了不是吗?只要让陛下认清和我们之间的学问差距,自然他就不好意思再去搞什么新学堂了。”
“而且,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是时候让芸芸学子知道,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活蹦乱跳的。”
一群人正聊得开心呢,管家突然着急忙慌地冲了进来。
“老爷,诸位大人,陛下的诗、联都已经贴出来了!”
“这么快?”翰林学士朱赫笙一个猛子站起身子。
“陛下的墨宝,刚刚由金吾卫的陆大将军亲自挂上了城楼。”
“走,去看看。”
朱赫笙身边的其他人都淡然起身,不慌不忙地往外走去。
为了亲耳听到百姓们对陛下诗才的嫌弃和吐槽,他们结伴去了城东的青龙门。
此时,在城楼底下已经堆满了人。
“看热闹的人倒真不少呢!”
朱赫笙咧嘴笑道,心里却在幸灾乐祸。
毕竟,现在来凑热闹的人越多,陛下平庸的文采就会被越多人发现。
如此,等到自己贴出诗文的时候,来称赞自己的人自然也就越多。
“让我好好听听,大家都说了什么!”
甚至都懒得去看城头上的诗文一眼,朱赫笙一行只竖起耳朵,聆听着民众的议论。
“喂喂喂,你想出下联该怎么对了吗?我头都快想破了还是没能想出来!”
“看完陛下之前的诗集,我以为他只是洒脱,没想到身为一国之君,他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烦恼和惆怅,这首诗,简直写到我的心坎儿里了!”
“就冲这首绝世之作,我也要拜陛下为师!”
“去去去,陛下日理万机,能抽空写诗就已经不错了,哪儿有时间搭理你!”
听着听着,朱赫笙一行人脸上的笑意悄然定格。
“不对啊,怎么都是夸陛下写得好的?”
越听越不对味,朱赫笙一群人终于仰头朝城头上看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周行云可不管合不合适,反正要借就借最好的。
这首由诗圣杜甫所作的《登高》,乃是上辈子被最多人认可的“千古第一律诗”。
周行云坚信,此诗一出,便能镇住所有人。
果不其然,只快速扫完一遍,朱赫笙这位文坛大家的脸色就变了。
“如此绝世佳作,凭陛下那点阅历,那点墨水,怎,怎么能写得出来?”
他兀自嘟哝期间,身边一个同僚突然失魂落魄地叹了口气。
“怎么了?”朱赫笙下意识扭头。
只见同僚指着墙上的另一首七言绝句。
“你敢信,那竟然是一个字谜吗?”
“我看看!”朱赫笙眯起眼睛,巡目浏览。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大大的一首《题都城南庄》,赫然呈现于朱学士眼前。
“这,这……”
他还在震惊的时候,旁边的文人才子便已经开始各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