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李默坚定地回应,"我们需要研究自由来推进理论,但也需要学术对话来修正和完善它。科学从来不是在孤岛上发展的。"
团队对这个平衡的决策表示赞同。讨论很快转向具体实施计划——从研究设备的转移,到新实验室的设计,再到与大学保持学术联系的方式。
------
接下来的一周,李默起草了详细的回复给维尔斯,确认接受邀请但提出了几项补充条件:团队保留独立发表的权利、定期参与学术会议的自由,以及与其他机构合作的可能性。
维尔斯的回复比预期来得更快:"完全同意您的全部条件。开放科学基金会的宗旨正是支持真正的独立研究,而非控制它。我们相信,最有价值的科学进步往往发生在思想自由交流的环境中。"
与此同时,团队开始准备搬迁事宜。张磊负责实验设备的清单和转移计划,林小雨处理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和分类,李默则与陈教授一起设计新的研究路线图。
在一个安静的周五下午,李默请团队所有成员到办公室,包括几位一直在背后支持的研究生助手。
"在正式启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项目的展望,"李默环顾四周,目光与每个人相接,"量子信息场理论不仅仅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我们正在尝试理解宇宙最基本的语言和规则。"
他打开投影仪,展示了团队未来三年的研究规划:第一年专注于量子信息场的精确测量和数学描述;第二年研究信息场的操控方法和应用可能;第三年探索意识与量子信息场的深层互动。
"我知道这条路不会平坦,"李默继续说道,"我们将面临来自学术界的质疑,可能还会有伦理争议和公众误解。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严谨性和开放态度,终将找到真相,无论它多么颠覆我们当前的认知。"
林小雨补充道:"量子信息场理论不仅是科学发现,也是一种智慧的复兴。它将现代物理学与古老哲学智慧连接起来,帮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理解存在的本质。"
会议结束时,陈教授提议举杯庆祝(尽管只有茶水):"敬科学的勇气与好奇心,敬真相的追寻者!"
------
搬迁前的最后一天,李默独自来到陈教授的办公室告别。
"我想请您继续担任我们的学术顾问,"李默真诚地说,"您的经验和洞见对我们至关重要。"
陈教授微笑着点头:"当然,我很荣幸。但我想你们很快就会超越我的指导了。"
"还有一件事,"李默犹豫了一下,"普林斯顿会议后,我总觉得您对量子信息场比表面上表现的了解更多。您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陈教授望向窗外,沉默片刻后轻声说:"每个科学家都有未公开的直觉和观察。也许有一天我会告诉你更多。现在,你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旅程。"
这个微妙的回答让李默若有所思。他感觉陈教授确实隐藏着什么,但他尊重老者选择保留的权利。
离开办公室时,陈教授递给李默一个小盒子:"这是送给你的离别礼物——一个特制的量子波动记录仪,比你现在用的更精确。它可能对你在新环境中的研究有所帮助。"
李默感激地接过礼物,两人相视一笑,无需更多言语。
------
第二天清晨,一辆带有"维尔斯科学创新研究所"标志的车队停在了大学物理楼前。几位专业人员开始协助团队装载设备和资料。过程井然有序,显示出维尔斯对这次合作的重视和周密准备。
团队成员陆续抵达,准备出发。几位研究生前来送别,还有几位对李默理论持开放态度的年轻教授。出人意料的是,杨教授也出现了。
"我不是来阻止你的,"他走近李默说道,"相反,我是来祝你好运的。尽管我仍然对你的理论有诸多保留,但科学需要异见者和探索者。"
他递给李默一张名片:"这是我在普林斯顿的几位同事,他们对量子纠缠持续时间异常现象很感兴趣。如果你有新发现,可以直接联系他们。"
"谢谢,"李默真诚地说,"我会的。"
最后的告别简短而温暖。当车队启动时,李默回头望了一眼大学的建筑群——这里曾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量子信息场理论诞生的地方。无论未来如何,这段经历将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中。
在前往维尔斯研究所的路上,车窗外的风景从城市逐渐变为郊区,再到山林。李默感到一种奇特的平静与期待。他知道,团队正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在维尔斯研究所的支持下,他们将有机会深入探索量子信息场的奥秘,发展前所未有的实验设备,并可能实现量子信息场理论最大胆的预测。
车上,林小雨正在阅读一本古籍,张磊则在笔记本上草拟新实验室的设备布局。李默望向远方起伏的山脉,思考着即将开始的新篇章。在那里,等待着他们的是自由的研究环境,先进的实验设施,以及探索宇宙本质的无限可能。
当维尔斯研究所的建筑群终于出现在视野中时,阳光正好穿过云层,照亮了整个山谷。那一刻,李默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预感——他们正站在一个重大发现的边缘,而这次搬迁决定将是这段旅程中最关键的转折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