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某些音节自然组合成单词,而其他组合则不成立,"李默思考道,"量子世界似乎有其自己的'语法规则'。"
张磊补充道:"而且这些规则与原子的周期表位置有关。同族元素遵循相似的语法规则。"
最后,团队探讨了意识与量子系统的互动规则——"观察者交互协议"。
传统量子力学认为观察会导致波函数坍缩,但团队的实验表明,特定类型的"观察"可以与量子系统建立一种和谐的互动,不必然导致信息丢失。
"关键是观察者的意识状态,"李默解释,"不同的意识状态产生不同类型的量子互动。"
林小雨进一步阐述:"就像语言交流需要倾听和表达两种能力。量子对话也需要我们学会'倾听'和'表达'的适当状态。"
团队开发了一种意识状态分类法,确定了几种关键的交互模式:
接收状态:适合"读取"量子信息的平静、开放的意识状态
引导状态:适合"写入"信息的专注、定向的意识状态
共振状态:在不改变量子系统的情况下与之建立共鸣的中间状态
经过一个月的密集研究,团队终于将所有发现整合成一套完整的量子对话语法系统,并将其命名为QuantumScript1。0。
这个系统包括:
-16个基础量子状态"字母"
-64个状态组合"词汇"
-12种主要转换规则
-8种观察者交互协议
玛丽亚开发了一套符号系统来表示这些元素,使团队能够编写和分享量子对话"程序"。张磊则设计了专用的实验设备,简化了量子对话的实践过程。
在一次正式演示中,李默使用QuantumScript编写了一个简短的"程序",成功引导一组氢原子和氦原子形成特定的量子态模式,并在团队成员之间传递了一条简单的信息:"量子对话始于此"。
"这不仅仅是一门编程语言,"李默在团队成功庆祝会上说,"这是一种与宇宙对话的新方式。我们正在学习宇宙本身使用的语言。"
林小雨思考着更深远的含义:"如果所有物质都遵循这种'量子语法',那么整个宇宙可能都是一个巨大的对话网络。我们只是刚刚学会了如何加入这场对话。"
维尔斯教授在听取汇报后评论道:"你们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任意的人造符号系统转向发现宇宙自身的语言系统。这可能是物理学和信息科学交汇的新起点。"
团队的下一个挑战已经明确——利用QuantumScript开发一个完整的量子信息存储系统,一个能够将思想直接编码进物质的笔记本。
当实验室的灯光渐暗,李默留下来整理笔记。他写道:"今天,我们创造了量子对话的语法。明天,我们或许能用这种语法写出改变世界的'故事'。每一种语言都开启了表达和理解的新维度,而量子语言可能开启了我们与宇宙对话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