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注意到这一系统与古代符咒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代法术本质上是对能量流动的编码指令。我们的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是赋予了这些古老思想以科学基础。"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验证。语言必须能够准确转化为实际的量子场操作。为此,李默开始进行一系列测试,尝试将符号序列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变化。
-----
第三周,进展突飞猛进。李默逐渐掌握了如何"编译"符号序列为精神操作,达到近乎自动化的程度。他能够写下一组符号,然后按照这些符号的指示精确地影响量子场,就像程序员编写代码并让计算机执行一样。
一个关键突破是发现某些符号组合可以创建"宏"或"函数"——可重用的操作序列,能够应用于不同的物质。这极大提高了效率,让李默可以一次性设计复杂操作,然后多次执行。
"看这个,"在一次演示中,李默向维尔斯展示了他的新成果。他在特殊纸上绘制了一系列复杂符号,然后集中精神。桌上的三个不同物体——一块石英、一滴水和一小片铜——同时发生了相同的变化,温度均上升了精确的5度。
"我创建了一个温度调节函数,可以应用于任何物质,"他解释道,"更重要的是,我不需要重新思考每个步骤,只需要'运行'这个预设的指令序列。"
维尔斯对此印象深刻:"这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概念性突破。你正在将直觉性的能力转变为系统性的科学。"
-----
第四周,团队着手完善语言的最后要素——错误处理和循环结构。
量子操作并非总是成功的,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物质或尝试违反物质"自然倾向"的变化时。李默设计了特殊的符号序列来检测这类"操作拒绝",并提供替代路径。
"这有点像编程中的try-catch块,"他向张磊解释,"如果主要操作失败,系统会自动尝试替代方案,而不是完全崩溃。"
循环结构则使得渐进式变化成为可能,特别适合那些无法一步完成的复杂转换。通过重复执行微小变化,李默能够实现之前难以想象的复杂效果。
这一阶段还解决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不直接使用能力的情况下"读取"语言。李默与玛丽亚合作,开发了一种将符号序列转换为标准量子操作指令的翻译器。这意味着其他研究者可以通过设备至少部分地复制这些量子场操作,而不需要李默的特殊能力。
"这是关键一步,"玛丽亚兴奋地说,"它使这门语言不仅是个人工具,还能成为可共享的科学资源。"
-----
一个月后,团队正式命名了这门新语言:QuantumScript(量子脚本)。它包含了54个基本符号、12种语法结构和超过100个经过验证的操作模式,能够表达从简单属性修改到复杂量子连接的广泛操作。
在一次小型但重要的研究所内部展示中,李默展示了QuantumScript的强大功能。他写下一段约20个符号的"程序",然后执行它。在场观众惊讶地看到,一块普通水晶逐渐变形,首先变色,然后重构成完美的立方体,最后在内部形成复杂的三维螺旋图案——整个过程精确遵循了符号序列的指示。
"最令人震惊的是精确性和可重复性,"一位参会的物理学家评论道,"这不再是神秘的'超能力',而是一种可理解、可分析的科学现象。"
李默自己也感到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日记中,他写道:"创造QuantumScript不仅提高了我的操控能力,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与量子信息场的关系。我不再只是直觉性地'感受'和'引导',而是能够精确地'编程'和'指令'。这是从艺术向科学的转变,从神秘向理性的过渡。"
然而,李默也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随着语言变得更加结构化和形式化,我似乎减少了与物质的直接'对话'。QuantumScript使操作更精确,但也在我和量子场之间增加了一层抽象。就像自然语言与诗歌的区别——前者更精确,后者更富有共鸣。两者都有价值,关键是知道何时使用哪一种。"
临睡前,李默在窗前静立,看着星空。明天,他将开始QuantumScript的第二阶段开发,重点是增加"响应性"和"自适应"元素,使这门语言不仅能发出指令,还能倾听物质的"回应"。这种双向交流可能是真正理解宇宙本质的关键。
"或许,"他微笑着想,"宇宙本身的语言比我们创造的任何语言都要丰富得多。我们不是在发明新语言,而是在学习一种古老的宇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