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增强了盐的溶解度,使其在水中溶解速度加快。
他降低了酒精的挥发性,使其蒸发速度减慢。
每一次实验,他都精确记录了修改的参数、效果持续时间、以及系统自我恢复的模式。
凌晨两点,他决定尝试一个更复杂的实验——同时修改多个相关参数。
"假设:相关参数的协调修改可能比单一参数修改更稳定,"他对着录音机说,"因为它保持了系统的内部一致性。"
他选择了一小滴油,尝试同时改变其黏度、表面张力和光学特性。这需要更复杂的"编程",像是同时修改多个相互关联的变量。
李默花了将近二十分钟"连接"和准备,然后开始小心地调整这三个属性。令他惊讶的是,当他成功实现这种协调修改后,效果不仅更加显著——油滴变成了一种几乎固态的、半透明的物质——而且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
"协调修改确实更稳定,"他记录道,"就像保持代码的内部一致性,减少了'错误'修复的可能性。"
这次修改持续了近半小时才开始逐渐恢复,远超过单一参数修改的持续时间。
接近凌晨三点,李默感到精疲力竭,但仍然兴奋不已。他的笔记本上已经填满了新的观察结果、理论模型和未来实验计划。最重要的是,他开始为自己的能力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和语言。
"总结,"他对着录音机说,声音因疲惫而略显嘶哑,"能力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观察能力随练习增强,可以更快识别不同物质的信息模式。
二、影响能力需要建立'连接',类似于接口或API调用。
三、简单参数修改持续时间短,系统快速自我恢复。
四、协调修改多个相关参数能获得更稳定、持久的效果。
五、修改复杂度与能量消耗和精神疲劳成正比。"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道:"个人假设:这种能力本质上可能是一种直接与量子信息场交互的能力,允许通过意识直接'编程'物质的基本属性。如果这一假设正确,理论上任何由量子粒子构成的系统都可以被观察和影响——从单个原子到复杂的生物系统。"
李默停下录音,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窗外,城市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仿佛遥远的星辰。透过他的特殊感知,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微妙的量子信息网络中,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而他刚刚开始学习如何读取和修改其中的一小部分。
他关掉台灯,躺在床上,但睡意迟迟不来。今晚的实验给了他一个清晰的方向——他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编程语言"来描述和使用这种能力,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与宇宙的基本规则交互。
"或许,"他对着黑暗喃喃自语,"我需要创建我自己的量子编程手册。"
这个想法让他微笑起来。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种"编程语言"的创造者——一种与宇宙本身对话的语言。
就在他即将入睡的那一刻,一个奇怪的念头划过他的脑海:如果宇宙真的像一个巨大的程序,那么谁是程序员?而他现在所做的,是否算是某种"黑客"行为?
这个念头既令人不安又令人兴奋。无论答案是什么,有一点是确定的——通过这些午夜的独自实验,李默正在一步步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领域,一个直接与宇宙规则交互的世界。
而这,只是他探索之旅的开始。
凌晨四点半,张磊轻手轻脚地回到宿舍,发现李默已经睡着了,桌上散落着奇怪的图表和符号。他摇摇头,轻声笑道:"又是一个疯狂科学家的夜晚。"
他没有注意到的是,李默紧握的手中,一滴水正以不可能的方式悬浮在指尖上方,仿佛挑战着重力本身。这个小小的奇迹持续了整夜,直到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才悄然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