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头的鏖战持续到第三日黎明。
吕文焕的铠甲已经破碎,露出胸口发光的"尽忠"二字。他身后的三百死士全部负伤,但伤口流出的不是血,而是金色的光雾。这些雾气在空中交织成网,将扑来的敌军尽数弹开。
"将军看天上!"
亲兵的喊声让吕文焕抬头。朝阳被乌云遮蔽的瞬间,他看见云层中站着三百金甲将士,为首的独臂人举起长枪——正是插在北门的那杆沥泉枪。枪尖所指之处,云海分开,露出其后无边无际的军阵。
那不是幻觉。
每个襄阳守军都听到了震天的喊杀声,看到了飘扬的"岳"字旗。更真切的是,他们手中的兵器突然变得滚烫,刃口泛起金光,砍在敌军铠甲上竟如切朽木。
蒙古可汗的金帐被一道闪电劈开。
忽必烈看着案上的羊皮地图自燃,火焰组成一行汉字:"英魂不散,山河永固"。帐外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呼,他冲出去时,看见毕生难忘的景象:
十万蒙古大军的兵器全部脱手,悬浮在空中组成巨大的钟形。而钟锤正是那杆传说中的沥泉枪,它每敲击一次,就有无数金甲将士的虚影从地底升起。最可怕的是,这些虚影穿蒙古士兵的身体而过,带走的不是性命,而是战意——被穿过的士兵纷纷丢下武器,跪地痛哭。
"退兵。。。。。。"忽必烈吐出满嘴金砂,"立刻退兵!"
战后第七日,襄阳城举行大祭。
吕文焕亲手将沥泉枪放回北门箭楼,枪尖插入砖石的瞬间,整座城池的地面浮现出巨大的金色阵图。阵眼正是十二口新铸的青铜钟,钟声响起时,方圆百里的伤兵伤口开始愈合。
而在长江南岸,三百座新坟无碑无字,每座坟前都插着一柄断枪。有牧童看见月光下,这些断枪的影子连成一线,直指北方幽云十六州的方向。
临安城的最后异象发生在腊月初八。
那夜,西湖水突然沸腾,升起三百盏孔明灯。每盏灯下都悬着片龟甲,拼起来正是完整的《武穆遗书》。更神奇的是,御街的青石板全部翻转,露出背面刻着的三百个名字——全是八十年前岳家军阵亡将士。
当晨光初现,这些异象全部消失,只在皇宫正殿的龙椅上留下两行金字: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年轻的皇帝伸手触碰时,字迹化作金粉飘散。而在场所有人都听见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像是有人放下了八十年的执念。
很多年后,有游方道士在终南山见到个独臂樵夫。
那人砍柴用的锈斧上,刻着"尽忠"二字。道士问他可曾见过襄阳城外的英魂,樵夫只是笑笑,指着满山红叶说:
"你看,像不像当年朱仙镇的战旗?"
山风吹过时,每一片红叶都泛起金光,隐约可见三百金甲将士列阵而行的身影。而樵夫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那柄锈斧插在石缝中,斧刃指向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