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场地空间局促,灯光效果欠佳,NG了好几次。
上面都是在学校内部布景拍摄,所以虽然有NG,但是问题不大。
到了馄饨店,周围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原来是附近在施工。
这对收音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李泽瑞立马买了一条中华跑向工地。
请他们暂停施工,还好包工头也很配合。
拍摄继续顺利进行。
最终当天顺利完成了拍摄。
拍摄结束后,李泽瑞为感谢剧组人员的辛勤付出。
邀请大家去饭店聚餐。
吃完饭,众人兴致不减,又一同前往KTV唱歌。
一进包间,就听到其他包厢的人在唱《十年》。
看来这段时间的王小时,的确很火。
火到全国各地走穴捞金,最疯狂的时候一天跑三场!
有这样努力工作的牛马,按理李泽瑞应该很高兴。
可李泽瑞居然经常劝王小时多休息,作为资本家,李泽瑞明显不合格!
至于另一个潜在工具人黄一茂,在经历了3次试唱失败后,已自我放弃歌唱道路!
1月11日上午,寒冬中太阳穿透校园里枝叶交错的树木。
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上投射出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
李泽瑞穿着厚厚的大衣,脖子缩进大衣里,整个人非常滑稽。
径直赶往学校剪辑室,1999级剪辑专业师兄康大已在屋内等候。
剪辑设备有序摆放,闪烁的指示灯好似在悄声低语着创作的故事。
康大作为99级的尖子生,很受谢非的喜欢。
所以在《小城二月》的剪辑上就推荐了康大。
两人坐定后,李泽瑞便开始详细地向康大阐述自己的剪辑要求。
从影片整体节奏的精准把控,到每个镜头所传达的细腻情感。
再到关键情节的巧妙转场设计,事无巨细地一一说明。
嘱托完毕,李泽瑞转身踏上前往办理香江签证的路途。
在21世纪初,香江的经济发展如日中天,远远领先于大陆。
这种显著的经济差距,使得大陆同胞前往香江的手续变得极为繁琐复杂。
一方面,香江回归后,虽保持高度自治。
但因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和社会体制。
出入境管理政策需要在保障两地交流与维护本地稳定之间审慎权衡。
另一方面,随着大陆与香江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紧密。
合理控制人口流动,避免对香江的社会资源分配、就业市场造成过大冲击。
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