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改革,是从树立信誉开始的。
秦国视法律为坚不可摧的基础。所以在灾年,粮商手里有粮食时,秦国也没轻易动他们的利益。这当然也有吕不韦的作用。嬴政也只想着用别的办法解决粮食短缺。但他万万没想到苏羽的办法会这么激烈。
现在距离两个月的限期还有十天。李斯还在六县控制粮价,压到三十文一斗。朝堂上,众臣纷纷责备苏羽:“陛下,苏羽公然带着人去抢,按秦律,此罪必须严惩,不然没法服众!”
“陛下,苏少府虽然解了六县的饥荒,确实有功劳,但他破坏了我秦国法律的尊严,恐怕以后商人们都不敢在秦国卖粮食了。这对国家伤害太大了。这是重大过错,必须重罚!功劳抵不了过错,所以我们觉得苏少府必须受罚!”
“陛下,苏少府这样做,恐怕会让百姓觉得抢东西是可以的。这对秦国根基影响很坏。所以,请务必严惩苏少府!”
大臣们一个接一个谴责苏羽,而嬴政坐在龙椅上一声不吭。他在琢磨一个问题:这支所谓的苏家军三百人,是不是他借给苏羽的三百禁卫兵?苏羽曾跟他说过以粮换麸、粥里掺沙这两个计策,他也照做了。但这些好像不是苏羽的全盘计划。现在的局面,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就在嬴政打算问话的时候,苏羽平静地说:“各位同僚,你们一直在说我该被参奏,但你们能证明这事是我干的吗?”
苏羽的话让嬴政呼吸一顿。这还不够清楚吗?那些抢粮的人已经提到苏羽的名字了。百官立刻反驳道:“这六县归你苏羽管。现在这里被人抢了,而且抢的人一口咬定是你的错。你怎么还不承认?”
苏羽一脸平静地回击:“他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那如果他们说这事是吕不韦干的,你们信不信?再说,我一直在咸阳待着,还请了几位来喝酒呢。”
这一句话让满朝文武都傻眼了,谁都不敢顶嘴。嘿,这家伙居然想把锅甩给吕不韦,疯了吗?就算有人想反驳,也不敢开口,毕竟你苏羽不怕死,我们可害怕。在朝廷里讨论是不是吕不韦挑动流民闹事,就算是替他说话都不行,因为这两个名字根本不能连着提。
苏羽就这么轻松地扭转了局势。连坐在龙椅上的嬴政都吃了一惊,不明白苏羽为什么胆子这么大,敢这么损吕不韦。
不得不说,效果很显著。只要苏羽提到吕不韦,满朝文武立马闭嘴。不过,虽然别的大臣没吭声,吕不韦自己开口了,笑着说道:“苏大人,你解释就解释,别把我牵连进去,我可担不起这责任。”
“我只是打个比方嘛。”
苏羽笑着回应,完全不当回事。
吕不韦似乎也不在意,转头对嬴政说:“陛下,我觉得李斯和苏羽的比赛可以结束了。我觉得苏大人赢了。”
吕不韦直接定了调子。嬴政虽然对吕不韦越权有点不爽,但对这个结果挺满意,点了点头:“朕也觉得吕相说得对。不管怎样,苏羽治理的六县百姓几乎没饿死的,粮食充足,也没浪费民力财力。”
“至于那些粮商的损失……”
嬴政有些迟疑。
不得不说,苏羽的手段确实重创了商人。虽然商人在四民中地位最低,但也是有用的。
这时苏羽说道:“陛下,这些粮商发国难财,现在天兵来了惩罚他们,这是天意!我认为不该怪那些‘天兵’,不然不合天理。”
苏羽这话简直是在胡搅蛮缠。谁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天兵”,其实是苏羽安排的?但吕不韦支持苏羽,嬴政也站在他那边,苏羽自己也不承认,百官又能说什么?只能随声附和:“苏大人说得对,陛下英明,吕相公正无私,看得清清楚楚!这事就这样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