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书院。。。。。。这些,都是匠户的孩子?”
亲兵听的瞠目结舌,看着眼前画面,有些不知所措。
一个匠户,身份比寻常农户还要低贱,在大明想要成为读书人,士农工商中,唯有工匠,是世世代代不允科举的。
想做官,那就做朝廷的工匠,说到底还是工匠。
但现在,就在他们眼前,一群工匠的孩子,在读书识字。
卢象升心中情绪复杂,不知道是高兴还是绝望,只有苍老嘶哑的声音不都安响起。
“读书好,读书好啊。。。。。。”
他又想起了那位里长曾经告诉他们的话。
有一天这片山河上,所有孩子都能读书识字,知理明义。
他们会一起建设这片土地山川,一起屹立在文明之巅。
可这所工人书院不仅仅在教导开蒙的三百千和幼学琼林,当卢象升和亲兵走到青砖垒起的转角,听到的还有其他声响。
青衫先生领着蒙童诵读的,竟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节选。
甚至还有教导数算的声音和算题,教导格物的先生正带着几个孩子在外面一点点搭建试验场。
“大人。。。。。。”
亲兵惊呼被市声吞没。
卢象升的视线模糊工业区招工和红袍银号变革的朱砂告示前,掌心突然触到温热,却是个梳羊角辫的女娃递来烤地瓜。
“军爷吃。”
孩童笑容天真,只看着卢象升磨破的寒酸衣衫,歪着脑袋笑。
卢象升颤抖着剥开焦皮,金黄的瓤冒着热气。
恍惚看见前些年在真定府,饥民把观音土捏成馒头哄孩子入睡的景象。
他弯下腰的时候,两颗滚烫的水珠砸在青砖上。
原来济南城的夕照,竟和老家宜兴的稻花烟雨一样灼人眼目。
城头红袍军的瞭望哨正在换岗,街头巷尾竟有百姓放声高歌。
因为这一刻,红袍军民部官吏正带着许多人在公审缙绅,分配那些佃农被强夺的田产。
趾高气昂,耀武扬威的缙绅按照公审的结果被带走。
不曾欺压百姓的地主只被取走田产重新分配,谋财害命的缙绅则依罪状判刑。
卢象升在这里头一次看到挺直了腰杆的佃农。
这些一辈子苦哈哈在地里刨食的农户,只在山东几府之地,能堂堂正正的做个人。
卢象升眼里的泪大颗大颗滚落,落在逐渐冷却在大雪中的烤红薯上。
他很想在大明治下看到这样的场景。
可他知道,他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