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大唐西域记通俗演义主要内容 > 第十六回 三宝阶如来真身 大树仙恚咒曲女(第1页)

第十六回 三宝阶如来真身 大树仙恚咒曲女(第1页)

玄奘师徒从东女国返回秣底补罗国后,从秣底补罗国向东南行走四百多里,到达瞿毗霜那国。

瞿毗霜那国,地当今印度北部卡昔浦尔、拉姆普尔、比利毕特三个地区,即东起拉姆恒伽河、西至加格拉,南抵巴雷利的区域。方圆二千多里。境内崇山峻岭,险要坚固,居民众多。

瞿毗霜那国气候与物产情况,与秣底补罗国相同。花果林木,水池湖泊,四处相间。民风淳朴,人民勤于学业。大多信仰外道,寻求现世享乐。

国家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卡昔普尔之东约2公里处,方圆十四五里。

有二所寺院,僧侣一百多人,都研习小乘佛教。三十多所天祠里异道信徒混杂居住。

都城旁有座旧寺院,里面有座二百多尺高佛塔,是无忧王建造的。如来佛从前在这里讲说佛法要旨,历时一个月。塔旁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和散步的遗迹。其旁又有如来头发、指甲二塔,各自高一丈多。

从这里向东南行走四百多里,是垩醯掣呾逻国。

垩醯掣呾逻国,又作阿喜掣多罗,在今印度北方邦罗希尔甘特东部阿希查特拉地区。方圆三千多里,气候温和舒适,土地适宜种植谷麦,多泉流,树林茂密。风俗淳朴,老百姓勤于学习,多才多艺。

国家都城方圆十七八里,在今巴雷利拉姆纳贾尔。依山而建,险要坚固。

寺院有十多所,僧徒一千多人,研习小乘教正量部法。

这是一个徒弟们新接触的部派。

果然,还没等师父提起,能自就开口问了:“师父,这是一个徒弟没听过的部派,它有怎样的来历?”

玄奘叹了口气,说道:“这事说来话长了。记得师父讲过佛灭百年后,佛教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的话吧?”

能自和两位师兄都说记得。

玄奘接着说:怎样分裂的,为师上次没有给你们细说。今天为师细细地说与你们听。

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和入灭地拘尸那罗在中印度北边,开悟地陀迦耶在中印度南部,初转法轮地鹿野苑在中印度西部。这四个地方是佛教的“四大圣地”。

佛灭后,佛教逐渐往西和西南方向传道发展。

能净插话道:“师父,他怎么不向东印度和南印度发展呢?”

“中印度往南印度有山脉阻断,东印度则是酷热之地,人智未开。”玄奘答道。

佛灭后佛教逐渐向南、向西弘扬佛法。到佛灭百年时,佛教已经越过中印度范围,扩大到西方去了。

玄奘告诉徒弟们,出家人普遍遵守的是八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不坐卧高广大床、过午不食。

随着佛教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僧众也自然不断多起来。不同的僧众对于持戒就有了不同的意见,在戒条执行方面发生了严重争执。

比如,戒律中关于僧人的住所、留藏食物等,僧人们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些认为可以弹性地持戒,应该因时间、地点等因素随缘变化,允许特例,这是宽容派比丘。有些反对宽容,认为戒律丝毫不能改变,主张应彻底严守戒律,这是严格派比丘。这就形成了了两派的对立。

这种因对十项事务的戒律看法不同,在佛灭后第一个百年达到尖锐对立的程度。

西印度的耶舍长老游历到东印度的毗舍离,看到这里的比丘们动员在家信徒布施金钱用作僧徒购买之需,认为比丘乞受金银不合戒律。

随后,耶舍长老召集七百名比丘集会,对戒律问题进行讨论,判定毗舍离比丘的十条戒律为非法。

毗舍离的比丘自然很不信服,他们也举行了一次集会,约有万人参加,判定自己的十事为合法。

自此,认同十事的毗舍离比丘组成“大众部”,反对十事的耶舍等长老组成“上座部”,出现了大众部和上座部的分裂。这是佛教史上的第一次分裂,也是最根本的一次分裂,被称为“根本分裂”。

另外一种说法是,有一个叫“大天”的比丘对长老的戒律提出了不同看法,赞成大天观点的僧徒形成大众部,反对大天观点的长老形成上座部。

为什么称为“根本分裂”呢?

这不仅仅是因为戒律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教义上有重大分歧。

在对佛陀的态度上,大众部普遍神话佛陀,认为佛陀完全是出世的,已经断绝漏失,根绝烦恼。上座部则认为佛陀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肉体是有限的,寿命是有边际的。佛陀之所以异于常人,主要在于他的思想伟大、精神纯洁、智慧深湛。

在关于“法”的认识上,大众部和上座部也有很大的分歧。凡是能引生一定认识的事物和现象着,都可称之为“法”,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现象。传说佛陀告诫弟子们,要依“法”不依“人”,人是有生灭的,“法”才是永恒的。因此,“法”就成为对人生和宇宙如何解释的问题。关于“法”的问题,成了佛教各派必须讨论的基础问题,形成了两种基本倾向,上座部偏重说“有”,大众部侧重说“空”。

然后大众部、上座部内部又不断分裂,称为“枝末分裂”。所谓“枝末分裂”,就是从本部又分出小的部派。

三徒弟一起惊呼:这么复杂。能清又想问是哪十项戒律。

玄奘对他们说:“三言两语说不明白。你们先知道大致情况就行了。”

最先发生内部分裂的大众部。因为大众部虽然人数众多,但内部的管制并不强固。大众部在佛灭后第二个百年中,经历了四次分裂,共分裂为本末九部,先分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接着分出多闻部、说假部,然后在佛灭后第二个百年终了时,因为大天在制多山提倡五事,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于是又分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

上座部在初期还相当团结,但佛灭后第二个百年末起,也发生了分裂,到第四个百年,经历了七次分裂,分成十一部。先是分成说一切有部(说因部)、本上座部(雪山部),后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犊子部,再由犊子部分出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住部共四部,又从说一切有部分出化地部,再从化地部分出法藏部、饮光部,到第四个百年开始,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经量部。

这样,除去根本二部,就有“十八部”之多,所以也称“十八部之分裂”。

能净摸着头说:“太复杂了。我一庄汉搞不明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