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笑笑,王大嫂子又问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长的好看吗?”
杏花将脏衣裳浸在水中,说道,“王大嫂子,她头上有伤戴着一块布,眼睛很漂亮,其余的不清楚。不过,她说话十分好听,就像,”她顿了顿,想了一会儿才说,“就像百灵鸟似的。声音特别好听。”杏花话头一转,“王大嫂子,别光顾着说话,赶紧洗衣裳吧!”
这时,有一个妇女已经洗完衣裳了,准备回家,一抬头正好看见一个人骑着毛驴过来,仔细一看,可不正是李狱头。她好心的提醒大家,“那不是李狱头吗?你们可别说人家了,到时候,被人家听见,多尴尬。”
“还真是。”又一个人说道。于是众人才终止了这个话题,转而又说起自家淘气的熊孩子。
这头,李狱头(李耀祖)骑着小毛驴,哼着小曲,心情十分不错,他想着明天要请张半仙吃顿饭,这张半仙别管算命的本事是真是假,但是他这件事被说准了,他就要好好感谢人家,即使他的初衷是哄骗自己的老娘,要不然自己的老娘这不能这么迅速地接受徐三娘。也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请邻居亲朋的吃顿饭,让大家认识认识徐三娘。
这李狱头和徐三娘的相遇,是千里有缘来相会的典范,一个是京城里不起眼的狱头,一个是金陵城里的过气窑姐,相距数千里,怎么看都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人,没想到还成了一家子。
第2章
小毛驴驮着李耀祖慢悠悠地经过大柳树,这大柳树下面都是正在洗衣裳的女人,瓜田李下,他一个男的,也不好多说话,于是李耀祖只是简单地同众人打了个招呼,继续往家赶。
不料王大嫂子却拦住他。王大嫂子岁数不小了,和李耀祖说话的时候,没有什么可顾忌的,她直接问“李狱头,家里什么时候办喜事?我们去帮忙!”她就是这样的性格,爱说、好奇、热情,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愿意去帮忙,说话特别直接。
李耀祖是狱头,平时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也都见过、也打过交道,像王大嫂子这样性情的人,在他看来是很容易打发的。
李耀祖从南方带回徐三娘回来时候,就没同家里的老娘商量,摆宴席的事情,怎么样也得让家里的老娘做一次主。他现在还没合计好什么时候摆宴,于是他说道,“玉米也到了除草的时候了,想来大家伙儿的都挺忙的,等大家忙过这阵子,我请大家过来帮忙、吃喜酒,到时候,一起热闹热闹。”
王大嫂子点点头,“行。那我们就等着了。”
徐三娘正在院子里陪着思月玩耍,经过这两天的相处,思月已经很熟悉了。思月现在已经两周岁多了,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娘亲,平时奶奶告诉她,娘去了很远的地方,自从三娘来到这里,奶奶告诉她,三娘是她的娘她半懂不懂的就信了。
李母是想等珊月再稍微大些,在告诉珊月真相。珊月的亲生母亲是谁,这不是瞒着的事。即使瞒着,思月的亲舅舅杜安平也不同意。
思月和三娘熟悉之后,就粘着三娘不放手了,非缠着三娘给她讲故事。三娘讲故事其实干巴巴的,她记忆中的故事并不多,毕竟她在小时候,就因为遭遇旱灾,为救生病的哥哥,被爹娘卖了,生活已经很艰难,爹娘是没有心思给她讲故事的。
她只能在姐妹处听来的故事里,挑上一个能讲给小孩子听的故事,讲给思月听。她只在风月场合给恩客们陪笑过,没给小孩子讲过故事,可想而知,她讲的故事在小孩子听来没有
多少意思,可是,她的声音好听,加上思月也理解不了太曲折的故事,总之,思月还是听的很高兴的。
李耀祖还没进院子,在院子门口能看见三娘和思月,只见三娘和思月各自坐在马扎上,三娘低着头正和思月说着什么,思月双手托着小脑袋,明显听的很入迷。三娘听见脚步声,抬起头见是李耀祖回来了,站起来,还没迈步,就被一个小手捉住了裙子边。
“娘,干嘛去啊?还听。”思月表示没听够,不想放娘亲走。
他发现三娘依旧戴着纱巾,桃花眼里都是笑意,他心里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她和自己老娘、孩子们相处的很好。
三娘抱起思月,“思月,你看爹爹回来?叫爹爹。”
这时候李耀祖已经从小毛驴上下来了,一只手里牵着小毛驴,另一只手掏出一块儿糖,递给思月,“看,爹爹给我们小四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了?”
李耀祖年前的时候,押送犯人去南边,才回来不久。思月太小了,根本就没记住爹爹的样子,他刚回来,在家也没待几天,更没时间和思月相处,因此现在思月和他并不亲热。
思月奶声奶气地喊了声“爹爹。”,然后紧紧揽着三娘的脖子,大眼睛一个劲儿的瞅着李耀祖,不接他的糖。
第3章
李耀祖见他自己的小女儿是真的不认识自己,突然间特别辛酸,刚才挂在脸上的笑模样消失了。
别看小孩子还不懂事,但是却是特别敏感的,思月见李耀祖不高兴了,将三娘搂的更紧了,好像要把自己藏起来。
三娘也发现李耀祖的情绪突然间就低沉下来,暗自在心中揣测,李耀祖是想起思月的亲娘了,还是只因为思月的不亲热他的事情。三娘想安慰李耀祖几句,可是她张张嘴,觉得说什么也不合适。她一愣神的功夫儿,他就从她身边走过去了。
“娘,我回来了。”他栓好小毛驴,径直走向水井边。
“事情办成了吗?”李母从屋后的菜园里出来,手里拿着几根鲜嫩的黄瓜,打算晚上滴上几滴香油、醋,做凉拌黄瓜。
“都办好了。”指的给徐三娘上户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