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生育过的人很多会认为,女人只要生育,那必然会产乳,供给婴儿每日所需的养分。
柯黎在生孩子以前也这么觉得。
其实不然,有相当比例的产妇泌乳不足,先天乳腺发育不良,靠催乳剂也没有用。
不巧,柯黎正是其中一员。
所以她没喂过奶。
或许堪称幸运,毕竟抛开母职神话的赋魅,母乳喂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婴儿的吮吸类似一种原始的撕咬、或者像寄生藤死死依附在母体上吸血,贪婪、不知餍足,常常咬得血肉模糊。
但柯黎感受到的是缺失。
每当她抱他在怀,一遍遍逗他笑的时候,保姆往往走过来打断她,说太太,孩子该吃奶了。
他被抱离她怀抱的那一瞬间,她总觉得不舍与失落。
明明我才是他的妈妈啊。柯黎常这么想。
这样的分离不知道上演过多少次。
最后一次,是在离婚官司生效以后,孩子也是这样硬生生从她手中夺走,像血淋淋被割下一块肉,留下一道空白缺口,如被蛀空。
无法弥补,难以释怀。
那感觉是——痛。很痛,比生他的时候还要痛。
因此等他回到她身边,她经常拥抱他,仿佛这样就能填补数年的缺失。
亲人的意义就在于血脉相连,相互温暖——虽然,她的母亲依然恪守传统那套,从不用肢体表达爱意。
但柯黎经过西方教育洗礼,从不这么觉得。
那么,是这些拥抱的问题吗?
他每次一进家门,她就微笑着抱他。
他由最开始的僵硬到主动环上她的腰,把毛茸茸的脑袋埋到她肩头。
由于柯遂猛然拔高的个子,这些拥抱最后都变成长手长脚的他将她包裹,她蜷缩着窝在他的怀抱。
偶尔睡前在卧室,他们正聊天,气氛融洽。
他的手便自然地环上来,弯下腰,将她往床上带。
身体重心全然松弛,头埋在她颈窝或胸口,鼻尖隔着布料抵住乳房,硬嵌入软,吐出热气。
她不会往龌龊想,只会觉得他在撒娇,再正常不过,小孩嘛。然后放松地抱住他,轻轻抚摸他的脸或鬓发。
这些都习以为常,不足为道。
不过有一次例外,是柯遂要参加比赛,从早到晚都在练琴。
柯黎下班回来,发现他竟还在琴房苦练。
彼时夕阳透过窗帘,漏下橙红光晕,将小小的房间凝结成琥珀。
四周很安静,唯有乐音在滞慢地跃动。
她给他倒了杯水,劝他休息。
他似乎很焦虑,一边喝水,留一只手在琴键上辗转不停。柯黎音痴,听不出音调间的差别,只觉这声音一改先前的流畅,断断续续,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