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下身旁的孟云思,皇帝招手对近侍崔公公吩咐了几句,让他下了露台对少年郎们商议。
不一时结果归来。崔公公又受令领着两个小奴下去,呈来两柄长弓。场下两列队伍排立。皇帝从高座上站起,洪声道:“今日蹴鞠平局,想必诸卿都不愿见。念及山雨欲来,便不再继续角逐。改为挑选两人,以三箭中的定输赢。小卿们以为可否?”
薛淩月与崔彤云必定同意。两人齐步踏上高台接了弓箭,崔彤云并不选人,他本是骑射一把好手,队伍中除他之外,无人可担此一任。
握了弓,崔彤云将束腕勒紧。以为薛淩月与他一样会亲身上阵,没想才望过去,就见薛淩月转身对皇帝长揖躬身,苦恼道:“微臣知罪。”
他声音响亮。乍时周遭听闻,全都望了过来。
皇帝疑惑:“如何?”
锦带从鬓角拂落脸面。薛淩月又是抱拳深深一躬。满目惭愧:“微臣方才查探队中队员,发现并无擅长弓术者。现下忆及前时自负应承。自觉会叫陛下失望,实属欺君——微臣不察,还望陛下恕罪。”
他话说得在理,岂料崔彤云闻声便是低低一声不屑。
薛淩月与重澈容洛交好,家族又与谢家互相来往,自小经常入宫,也算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长成。见他请罪请得愧疚,实际放在这满场少年身上,又有几个敢说?无非是借了情义便利。一来同皇帝讨乖巧,二来也在同崔彤云说明,他的宠幸地位终是比他更难动摇。
果然皇帝闻言轻笑,“这是知的什么罪?不过是你想躲罢了。朕可记着你箭术百步穿杨,绝不会随你的心。你还是乖乖与崔卿一比,分个输赢罢。”
“陛下……并非微臣所愿。”薛淩月展开手掌,脱去手掌上的葛巾。一道横穿虎口与掌心的狰狞的伤疤霎时曝露百目当中。“前两日平康坊内有匪贼绑了一名姑娘,微臣得知后前去救人。不想捱了那贼人一刀,约莫这些时日都无法再握弓。”无奈一声,“陛下见谅。”
大宣倡议侠义之行,薛淩月所为正是皇帝所喜。况受伤实非他所愿。皇帝当即谅解,道:“不若你从勤艺院一众选一位替你射箭。你当任意挑选便是。”
射箭仍不可改,但也给了极大的宽待。勤艺院一众不止高台上的命妇妃子、子弟千金,甚至囊括御前亲卫,还有千牛卫一众。其中强人不绝,神箭手亦是暗藏其中。
但薛淩月怎敢真的去选。旋即抱拳,微微打量高台一众,不敢将目光移往它处。
容明辕趴在雕栏边上,看薛淩月双目扫来望去。忽然想起什么,扯了扯皇帝的袖角:“父皇。”
看皇帝慈爱地低首。容明辕笑道:“燕南射技极好,我在南疆时曾见过他用弹弓打鸟儿,一打一准。若是为薛淩月一队射箭,必定能赢,父皇不如让燕南为薛淩月下场吧?”
容洛一直在听这厢动静,闻言心中轻沉。面上虚浮地升起些微质疑,转目扫了一眼燕南,缓缓抬袖掩住笑意。
她这般明显,容明辕又怎能不注意到。气呼呼地鼓起脸,容明辕开口嚷道:“阿姐!明辕说的当真!燕南真的……”
更清楚的笑意从袖袍下传出来。容洛不疾不徐地带着怪异轻笑将他打断:“好、好。阿姐当然信你。可用打鸟的本事来与崔二郎的箭术相较——嗤。”
她话未说全便再度笑开。惹得容明辕气急,连连拉着皇帝的袖子,“父皇,你瞧,阿姐又欺负明辕!父皇!”
皇帝低眼瞧他,余光斜睇容洛。眼中深色团雾匀匀消散。伸手在容明辕脑后抚了抚,皇帝笑道:“你阿姐说的无错,弹弓与弓箭不能相提并论。崔卿也不会愿意与孩子相比,还是等薛卿自己相看为好。”
容明辕又要争辩,可话到唇边几次,还是咽了回去。这些事上,皇帝与容洛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
他打消念头。容洛总算宽心。
皇帝心中,太子与将来的帝皇都是属于容明辕一人。燕南太过出色,便容易危及他打算之事。再者,他亦担忧燕南某一日会得知身世,从而联合谢家,对帝位虎视眈眈。故而对燕南极其忌惮。
也因容洛谙知皇帝心思,所以无论燕南才干如何,她都会让他成为“无才庸人”。
这亦是唯一能够保下他性命的法子。
广袖半遮面目,似笑眉目下掩了紧抿的唇畔。容洛眼角望见燕南的失落,侧目看回台下,正正迎上薛淩月英气的双眼。
“许多年不见大殿下使箭,大约也不曾退步?”薛淩月轻轻躬腰,向她一笑。对皇帝请命:“微臣想让大殿下与崔二郎比试,不知陛下可否答允?”
青穹卷来薄薄一层乌云。勤艺院中一时暗了几分。
容洛双眼稍稍一定,回眼看见皇帝的思索。眉头几不可见的一压,倏地松放,美目灵巧。
“女儿也许多年没再骑射了。如今应当手生无比,也想玩上一玩。父皇不如帮女儿问问薛副尉怕不怕输?”容洛扶着矮柱站立,看过去的双眸里饱含期盼。语调软软的,轻轻的,如同才放了鹅绒的软枕,听着别样的舒畅,也颇有女儿向父亲撒娇的柔腔。
皇帝探究的看过来,似在斟酌。她从十岁之后便不大在皇帝眼前自称“女儿”,如今一听,倒像是回到了她儿时。那时她与皇帝和谢贵妃都不得多见面,一见面三人便亲亲和和,几如民间那些平凡人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