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日听郭庆说,昨日他在城外被你拦下后径直去了驿馆。他与那些胡人把酒言欢,回纥人还与他称兄道弟。”见他这般忿忿不平,容洛亦毫不犹豫地给他泼冷水,“你这一拦,倒成全了他。”
若是只有吐谷浑和契丹的使臣,这接风宴自然是不必再办。大宣每三年四月接见各藩部使臣,今年便是那一个“每三年”。
与吐谷浑契丹一道入长安的有回纥、东瀛、高丽的使者。早些时候容洛要容明兰争取负责接见,便想的是让他同这些使者联络关系,以待来日作为经验。皇帝当时选了萧家家主萧守林负责此事,她便要他安心政务,等使臣入京再做接触。
太子为储君,家国大事皇帝必会提点几句,如是他不将她的话当做耳旁风,他便能顺顺利利接触到使团——哪里还轮到南阳王在使团混脸熟?
此事容明兰还不知道。一听容洛这般说,他眉心一皱,更是火冒三丈。
但没容他向容洛发牢骚,嘉明殿外便鸣起了宣召的号角。
“东瀛使者中居川人觐见——”
“高丽使者高登石觐见——”
“……”
契丹二族为议和而来,首先宣召的便是来朝上贡的藩国使者。容洛从前不得参与这些事务,也知此事于大宣格外庄重。
敛襟正坐着看各位使者入内,容洛一切行为皆按传令太监来行动。酒过三巡,各国各部将稀奇的玩意儿一一展露,众臣评判赞赏,容洛作为席上唯一女子,并不多言。只在皇帝偶尔看向她时说上几句。
不过今日也不是什么仔细接待的宴席。这些藩部的使者来此仍需逗留数日,什么比划学习的,都要等个几天才会再次入宫请求。这厢与皇帝叙话到晌午,诸人酒足饭饱,便拜别皇帝离去。
而此时方是今日重点。
席上残羹剩饭极快被撤去。侍婢入殿,在各桌案上奉上一杯茶水。
契丹与吐谷浑的使臣前来受降,并无心思像方才的其他藩部一般好好用膳。看着太监将自己方才奉上的皮裘、汗血宝马等物带下去,契丹的使者冷冷紧着唇角从案后大步走出来,犹豫了长久,他从怀中取出契书。
“契丹遥辇乌泽。”折下双膝,他声音打颤地捧着契书高过头顶,“奉上契书!”
遥辇乌泽不过二十余岁,正是最血气方刚的年纪。当年契丹要打益州时,他也是一气支持,想要跟阿骨丹打个天下。如今契丹落败,部落中年长的都不愿意来大宣,便就派了他出使谈合——他对皇帝当然不服气,甚至觉得本来应该是皇帝向自己下跪。但是契丹现今元气大伤,他不能用整个部族来为自己的意气用事陪葬。
鸿胪寺少卿楚光门起身朝皇帝躬身施礼,走到庭中,从他手中拾起降书细看。
当年容洛与阿骨丹签署的契书内容是停战与投降,两百年内契丹不得侵犯大宣边境,签下后即时生效,契丹退出边境。但游牧民族素来不按常理,阿骨丹被擒后便由他儿子阿骨丹卓郎即位可汗。阿骨丹卓郎年幼无知,实际掌权人为摄政王耶律克。为防因更换可汗协议生效,宁顾旸已扣留耶律克。如今这份降书上的名字,便就是阿骨丹卓郎与耶律克二人共同签署,再经由遥辇乌泽上京递交,是当真对契丹有约束能力的百年降书。
【??作者有话说】
第十五更。
这两章可能没有什么重要信息。但是这是容洛第一次真正接触大政治格局,对下面跟南阳王争皇位的剧情来说也没法忽略。所以我宁可改四五遍也还是要写→_→
第142章9。19晋|江独家发表
◎和亲。(已替换)◎
楚光门将契书展开,迎光眯眼看了一阵,对皇帝颔首,向礼部尚书唤道:“瞿老来看看。”
礼部尚书姓瞿名梧年近七十,是与谢玄葑同处一辈的朝中元老。礼部管科举与藩国往来,鸿胪寺虽也统管邦交,但在大事上,还是需要问一问多有经验的瞿梧。
从楚光门手里接过契书,二人在底下说了几句,终于向皇帝拱手回话。
“契书签名为真,手印与云显亲王带回来的一致。请陛下过目。”
契书呈上去,皇帝垂眼扫将一下,没做点评,只朝底下容洛招了招手:“明崇,你来瞧瞧。”
容洛并未料到皇帝会在这种场合让她公开参与某些事情。诧异地抬头,容洛愣了一愣,起身同皇帝施礼,走到皇帝御座下。
“益州打破时是你携将领守城,生擒阿骨丹。眼下这契书送到长安,你看看,与当初你同阿骨丹谈判时可有出入。”皇帝端坐不动,只拿眼眇向案上的契书,让容洛自己拿起来,“若有什么不妥,就让契丹拿领地来换。”
他语气平平,隐隐带着些沙哑。容洛明白皇帝这是在试探遥辇乌泽知不知晓契丹开战内幕,亦在拾取契书时用余光观察着皇帝的脸色。
宫中近来未曾有什么大的消息送出来,孟云思亦说皇帝无异样。但她却觉得……皇帝的身体不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