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官府也真是的,名单上的贪污受贿的人不抓,抓我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干什么?”
“你别说啦,低声些,不要命啦!”
流萤斋的生意也受到了波及。官府已彻查谣言为由,频繁上门搜查,每次官兵闯入,店内顾客都被吓得赶紧走,久而久之生意大受影响。
这样一通雷霆手段下来,总算没百姓敢再肆意讨论了。
夏天到时,图书馆和收容所的建设已经过半。孟照萤站在工地旁,望着逐渐成形的建筑,心中涌起一丝欣慰。她命人收拾出来几间已经建成的厢房,立即投入使用。
此处不仅为寒门学子免费提供书籍,更是在收容所隔壁开设了免费识字班,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儿都能来上课,不收一文钱。
夏日的雷雨来得突然,前脚还是蓝天白云,后脚又是大雨倾盆。
这种免费,利民的好事,朝廷从未对他们做过,本着识了字,更好做事,不容易被骗的想法,大多数百姓都赶来上课。风雨无阻。
孟照萤站在收容所的屋檐下,望着冒雨赶来识字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在历史进程里,不过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至少能为这些百姓带来一丝希望。也许,一次细微的举措,就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雨势渐大,潮湿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翻飞的气息扑面而来,孟照萤转身回到屋内。听着屋外雨滴噼啪声,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她清楚,大周的腐败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望族围剿平民,整个国家都趴在底层百姓身上吸血。而她和贺铭的行动,已经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虽然没有证据,皇帝暂时没有对他们下手,但这场风波绝不会轻易平息。
她站在窗前,望向窗外雨幕,默默思考下一步。
虽然铁血镇压下,颇有奇效,但是治标不治本。百姓虽然不敢再公开讨论,但私下对朝廷的不满却越来越深。尤其是那些读了一辈子书,想要考取功名的学子,心中的愤怒早已无法压抑。只不过迫于形势,努力压制自己心中的怒火。
随着时间越拖越长,民间仇富情绪越来越重。
这日,有几位远道而来的客商,在流萤斋选购点心。店内伙计,忙前忙后,还被他甩脸色,一下就不干了,怒气上头,怼了客商几句。
孟照萤刚好进门,她瞧着了,便上前去安抚客人情绪。却见客人浓眉大眼,五官深邃,正是北戎人的样貌。
客人肌肉臌胀,看着像个练家子,不像一般走商。
孟照萤莞尔一笑,上前解围。她微微欠身,声音清亮,不卑不亢:“这位客官,实在是不好意思,店内伙计不懂事,我代他向您赔罪。您随便挑,为表示诚意,今日店内所有商品,半价出售。您看,这样行不行?”
客人点点头,没有多话。
孟照萤又道:“小店还可以免费送货上门,您只需挑好,到时候点心出炉了,我安排店内伙计给您送过去。不知你是否方便透露一下地址?”
客人摆摆手,用蹩脚的大周语回到:“不必了。”
口音很重,像是第一次来京城。孟照萤更加警惕了,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当下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记住了客人离去的方向。
当夜,孟照萤便将此事告知于贺铭,贺铭脸色一沉:“前几日收到边境来信,风将军病重,只怕,北戎人又想进犯了。”
“边境可有防范?得赶紧给风将军去信!”
贺铭点头,立即着手传信。
只不过,没想到,在收到风将军回信前,突生变故。
皇帝突然下旨,召贺铭入宫。
贺铭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临行前,他紧紧握住孟照萤的手,嘱咐道:“阿萤,只怕事情比我们想的还要严重。只怕边境有事,你近日尽量呆在府中,若实在要出门,记得带上文砚和文墨!”
果不其然,皇帝召贺铭前来只因一个噩耗。
风酉阳将军,已经身故。
此前,贺铭曾将北戎探子混入京城之事告知皇帝,皇帝见状,震怒,势必要给北戎一个教训。朝中分为主战派和保守派吵得不可开交。
哪知道好不容易决定给北戎一点颜色看看,在这个动兵的当口,风酉阳居然病逝了。
今日他召贺铭前来,便是封他为骠骑大将军,率军辅佐燕王叶衡出征,直攻北戎,等敌国来降。
“可是,国库空虚,只怕承担不起战事。”贺铭犹豫。
皇帝大手一挥,将奏折摔至贺铭跟前,他弯腰捡起奏折,展开一看,只见上头是禁卫军统领之子张武承的字迹,笔锋凌厉,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肃杀之气。他在奏折中阐明,已查清北戎探子来京城的目的。他们在打听大周目前状况顺便暗中查探舆图,为之后进攻做准备。
“承担不起也要承担,早晚有此一战,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打服!”皇帝沉吟片刻,厉声道,“若国破,何来家?百姓的苦难,朕又岂会不知。但如今北戎虎视眈眈,若不迎头痛击,只怕后患无穷。只能加赋税了,勒紧裤腰子也要打赢这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