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封帝叹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抹怀念的光亮,“淳儿,朕今日见了那个少年,他口口声声自称草民,可站在金銮殿上舌战群儒,举止不卑不亢,谦和有礼。朕与他虽是初见,可朕总觉得,他有些眼熟,性格有些像朕的一位故人……”
那个少年像极了他的某些故人……
勇敢无畏,年少之时便惊才绝艳,舌战群儒可叫八方拍案叫绝。
他的名字叫——沈楚珩。
可是……他观其眉眼之处,又觉得分外亲切,许是梦中见过。
细细想来……那少年胆色和容貌,又与元后沅芷有几分相像。
“就连往日里,不怎么发表意见的右相谢宣,都觉得他的方法可行。”永封帝说完之后,便沉默了。
永封帝慢慢地说着在朝堂上所听到的话语,“那个少年说他不求高官厚禄,不图金银珠宝,只求朕将那沈二放出来。”
“淳儿,你觉得,朕应当如何做?”永封帝望着淳妃温柔的目光,淳妃眉眼处与元后有几分相像。
他仿佛看着从前的发妻一般,眸中满是痴恋。
其实她们二人的容貌并不相似,只是先皇后已经过世多年,而淳妃容色倾国,身上那股温柔的气息,还有淡淡的药茶香味,让他倍感熟悉。
“臣妾以为,让那少年一试,也未尝不可,更何况……”
淳妃话锋一转,接着说道:“臣妾心想,陛下心中应当早有决断,所以到来之时才会面带笑容。”
“若那少年能让陛下舒心,那这方法自然是极好的。”她温声细语地说着。
淳妃如体贴的解语花一般,缓缓为皇帝揉肩,“臣妾不懂如何赈灾,只能在后宫中略尽绵薄之力,陛下英明神武,决断自然是正确的。”
淳妃的话语更加坚定了,永封帝要用阿昭的心。
朝中的大臣的位置,许久没有变动了,他想试着任用贤才……
往后,他也能留名青史。
这般想着,永封帝眉头舒缓,不再想着齐丞相告发沈二以下犯上之事。
“曹全德,传朕旨意,将太常寺少卿沈顾之放出天牢。令其返回沈府,闭门思过,无诏,不得外出。”永封帝在平定水患还有个人恩怨之间,选择了前者。
他在意青史留名,在意后人的评说。
那沈二于他而言,不过是闲官一个,手中并无实权,毫无威胁。
他一只手就能碾死的蚂蚱,放任他们多活一会儿,也并无大碍。
永封帝离开永宁宫后,前往偏殿。
阿昭见皇帝前来,连忙起身行礼。
“参见陛下。”
国师则是不疾不徐地作揖,“陛下。”
永封帝脸上带着笑容,“国师,此子可是你所说的,治水奇才?”
国师笑而不语。
永封帝却以为他已经默认,于是笑着开口对阿昭说道:“朕已将那沈二放出天牢。只要你能平定水患,朕自会赐你高官厚禄。”
阿昭叩首回话,说着她心中的话,“草民不求其他,只希望澧南的百姓能免于水患。”
“好!好!好!”永封帝连说了几个好字,他大笑说道,“不愧是我东曌国的大好儿郎,颇有胆识,心系苍生。”
“曹全德,拟朕旨意,封云笺为赈灾大臣,前往澧南郡,平定水患。”永封帝开口对曹公公说道。
他眼中满是赞许,慈祥地看着阿昭。
只觉得这个少年,不仅有几分像他的故人,还颇有几分像他年轻时的模样,是那样的意气风发,浩气凛然。
国师拱手,请求道:“陛下,臣请旨,与之一同前往澧南,平定水患。”
他余光看向阿昭,这个年轻的少年,带着一个官职,身边却无一人可用,只怕下面的人还会欺上瞒下,届时澧南百姓的日子只会更加难熬。
让少年孤身前往,恐怕难以平定水患。
更何况少年的言论,似乎也只是理论上可行。